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著眼于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的要求。近期,筆者參加了2025年中山市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通過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結合中山堅持工業立市、加快制造業當家進行深入思考。
近年來,中山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升級,加快培育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光電信息產業等。但與新形勢新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比偏低,對比東莞、惠州、珠海等兄弟城市,仍有較大差距;在高技術制造業投資上,企業自主研發投入還不夠、原始創新動力缺乏;生產性服務業十大細分行業中,研發設計與其他技術服務、生產性支持服務都偏弱。
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集群
全面落實《中山市產業科技升級改革行動方案》,聚焦氫能、儲能、風能、光伏、核能等領域,推動新能源產業成為產業“新支柱”。大力引進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吸引更多“鏈主”企業落戶翠亨、火炬、岐江新城三大平臺。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計劃,支持專精特新企業打造創新型總部,著力引育一批掌握產業前沿核心技術的研發類企業。推動中小企業“上云用云”“智改數轉”,扎實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加快培育一批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具有特色優勢的制造業企業。
二、激發企業自主創新活力
扎實做好科技創新相關政策的宣講和申報服務,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持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快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智慧農業等領域,實施“揭榜掛帥”制專項攻堅,支持企業、創新平臺等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完善專精特新企業扶持政策,激勵中小企業專注產業,深入精耕細作,提升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促進做專做精。針對小微工業升規、省級專業特新企業認定、國家級“小巨人”企業認定要建立梯度獎補體系,力爭培育一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新增一批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三、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加快岐江新城開發建設,推動中心城區產業迭代升級,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特色樓宇、生產性服務業,把握“科創回歸都市”發展趨勢,提升招商的專業性,打造科創樓宇、科創園區等高品質平臺載體,吸引更多科技創新要素在中心城區集聚。發揮中軟鴻聯(中山)數字賦能平臺等龍頭平臺的示范引領作用,扶持中軟國際、京信數科等標桿平臺公司做大做強,主動幫助企業與小欖、東鳳等制造業大鎮合作,助力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
四、拓寬制造業發展空間
探索“總部在中心城區、生產制造在鎮街”合作路徑機制,鼓勵企業將區域總部、研發設計、銷售中心、核心工廠等環節布局在中心城區,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結合“工改”后大量高端園區陸續供應,探索推動符合“輕生產、低排放、小空間”基本特征的高端制造業企業“上樓”“進園”,引導研發、中試、創意、總部、輕型制造等環節向都市工業園區集中、在工業樓宇垂直分布。打造都市工業適配空間,為都市科技型制造企業、中小微創新企業等打造一批展示展覽、路演、峰會及圈層活動空間。
(作者系2025年中山市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員,供職于東區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