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截至2023年底,全市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9.8件,排全省第六。成績的取得和我市系列工作分不開,2023年,我市知識產權質押登記金額達110億元,新增集體商標8件,并繼續推進“1+1+N”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體系建設。
市市場監管局負責人表示,2023年,中山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在此背景下,企業也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的創造與運用,不斷增加研發投入。例如,中山市天圖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在2020-2023年之間年均研發投入保持在銷售額5.6%以上,研發技術團隊中,有60余人具備化學生物技術專業背景。公司目前擁有26個發明專利、10個實用新型專利,另有37個發明專利正在審查中,近三年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共24項,已全部形成產業化。
按照《中山市知識產權強市戰略工作實施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中山將建設“1+1+N”(1個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1個國家級快速維權中心、不少于6家市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服務中心,以及覆蓋全市鎮街的商標品牌培育指導站)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全鏈條服務體系,形成國家、市級、鎮街三級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協同發展格局,目前,大部分工作目標已實現。
同時,為幫助企業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市市場監管局成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流動工作室”工作專班,2023年新建36家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流動工作室。截至目前,中山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流動工作室已超過50家,覆蓋所有鎮街。
此外,2021年,我市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管理機制,2022年知識產權質押登記金額為51.48億元,2023年提升至110億元,賦能企業創新發展明顯。
記者 徐世球 通訊員 鐘世堅
◆編輯:龍慧◆二審:陳吉春◆三審:周亞平
責任編輯: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