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中山市第四屆職業技能大賽在中山博覽中心舉行開幕式。本次大賽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中山市總工會聯合承辦,以“匠心香山 技創未來”為主題,分為“智能制造”“鄉村振興”兩大組別,設置26個競賽項目,采取集中賽和分散賽兩種辦賽模式。智能制造集中賽于6月13日-15日舉辦,與2024年中山工業博覽會同步舉辦,分散賽由6月持續至10月。

向“新”求“質”,瞄準方向全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本屆大賽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賽項設置從中山產業發展出發,增設了工業4.0、無人機測繪操控員、裝備制造數字化AI技術應用等新興賽項,集中展示技能人才在服務“百千萬工程”和“制造業當家”中的作用,整體賽事也呈現了新技術、新職業、高規格、高標準的特點。為期三天的智能制造集中賽吸引了超220家中山企事業單位、近500名選手參加。

本屆大賽創新采取賽展結合的方式,為期三天的智能制造集中賽與2024年中山工業博覽會同步舉辦,現場匯聚超200家國內外一線工業裝備品牌及服務商,集中展出5G+工業互聯網、智能裝備、自動化及機器人、激光焊接等超1000件高精尖產品,前來觀賽觀展的市民可近距離觀摩、沉浸式體驗中山新質生產力的最新發展成果。

華帝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工藝高級工程師方燦榮,看到集中賽現場一部部數控設備準備“馬力全開”,說道:“我們企業有不少參加各地技能競賽的經驗,像這種大型的數控設備一般都是在具有承辦技能賽事實力的企業或技工學校里競賽,這樣的場景在全省各地、市級競賽中確實難得一見,也能真切感受到政府有關部門為技能人才提供展示平臺的用心。”
以賽強技增效,技能人才與產業發展相向而行
“今年參賽人員以企業職工為主,占比70%以上,較去年提升了16%。”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業能力建設科有關負責人介紹。不難發現,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機器人焊接技術、復雜零部件五軸數控機床加工、風電機組生產裝配等賽項,充分反映中山市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和新能源、低空經濟等產業發展的成果。

發展新質生產力催生了新型技能人才源源不斷地涌現,這一點也在首次亮相的無人機測繪操控員賽項上有所體現。廣東元知勘測設計有限公司無人機操控員康軍鋒興奮地說道:“這場大賽真的期待已久,作為新賽項的參賽選手,能與同行切磋技藝,檢驗自身的專業水平,是最大程度提升技能的重要途徑。”

通過以賽促訓、以賽強技,為中山市現代化產業集群“十大艦隊”進一步培養高技能人才,堅持高技能人才培育和產業發展同步規劃、同向發力。同時,通過構建“賽、訓、教”一體的良性技能人才“生態系統”,探索中山特色“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建設模式,不斷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中山奮力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人才政策賦能,推動技能人才待遇地位“雙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大賽開幕式為2023年度“市十大工匠”“市首席技師”“市技能之星”近百名技能人才舉行了頒獎儀式。



本次職業技能大賽獲獎選手,除獲得榮譽證書或獎牌外,符合條件的將優先推薦納入市青年后備人才隊伍,推薦參加省級或國家級同類競賽以及“中山工匠”、勞動模范評選等活動。近年來,我市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契機,積極策劃、創新舉辦各項有主題、有質量、有影響力的職業技能競賽活動,促使一批業務過硬、技能精湛的崗位技術能手脫穎而出。通過廣泛深入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已產生高級工2400多人、中山市技術能手200多人。

市委、市政府將技能人才納入全市人才政策計劃,不斷擴大技能人才榮譽范疇,推動技能人才薪酬待遇和社會地位“雙提升”。在薪酬保障方面,中山市全面實施“新八級工”技能等級制度,指導企業建立健全技能等級與待遇相匹配的技能人才梯隊,全市超300家備案企業開展企業技能等級認定,并制定相應等級的工資績效、一次性獎補、晉升評優等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技能人才成長積極性。在安家保障方面,技能人才可享受與等級相應的子女入學積分、中級工及以上可入戶中山、申請享受部分鎮街人才公寓保障等政策。中山市“人才23條”在綜合特聘人才領域首次將高技能人才納入人才政策體系,給予政治、生活、工作、醫療、教育等全方位保障和激勵,加快促進技能人才融入中山。
2024年5月30日,全國首部關于人才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廣東省技能人才發展條例》正式通過地方人大立法,進一步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保障技能人才合法權益,優化技能人才發展環境。下一步,中山市持續從人才引進、培育、評價和激勵等多方面出臺政策、優化服務,推進技能人才隊伍整體躍升,為我市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截至目前,中山全市技能人才總量已超78.6萬,高技能人才占比35.16%,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高技能人才占比珠三角地級市排名前列。
通訊員:林葳 湯子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