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記者從中山市兩大地標文博場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山市博物館獲悉,暑假期間,兩大場館圍繞“思政教育”與“文化惠民”雙輪驅動,推出一系列特色展覽與社教活動,吸引超70萬人次市民游客參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暑期文化體驗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熱門打卡地”,用鮮活歷史與多元活動為市民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打造了一場“沉浸式”歷史文化盛宴。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打造灣區“大思政課”樣板
作為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于8月推出的“沐偉人之風 立報國之志”社教活動月反響熱烈,將歷史資源轉化為思政教育鮮活素材,深挖孫中山文化資源的當代教育價值,構建起“館校社協同、多維聯動”的教育生態。

在此基礎上,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以“項目制+導師制”創新活動載體,推出八大類特色社教項目20余場次,吸引近2000名青年學者、市民參與。另外,第九屆孫中山研究青年研習營深化學術交流,“AI觀展探索”活動用科技賦能展覽體驗,“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活動與紅色小講解員夏令營,則讓青少年在互動中深化歷史認知。同期,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天下為公·兩岸行”粵臺優秀青年學子修行活動等50余項主題研學活動集中落地,2246名港澳臺地區大中小學生通過實地探訪,感受偉人精神與中華文化魅力。

原創展覽同樣成為暑期“文化亮點”。7月推出的“從醫人到醫國——孫中山與粵港澳文物展”,匯聚三地珍貴文物文獻與歷史圖片,回顧孫中山在粵港澳的成長軌跡與革命實踐,吸引40293人次參觀;8月開展的“精誠無間 篤愛有緣——孫中山、宋慶齡結婚110周年紀念展”,以夫妻二人的感情故事與革命貢獻為核心,接待觀眾28321人次。兩展均同步上線微信公眾號線上版本,實現“足不出戶指尖觀展”,進一步擴大文化傳播覆蓋面。據統計,今年7—8月,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累計接待游客超45萬人次,成為群眾感受歷史溫度、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場所。
中山市博物館:多元活動解鎖暑期文化新體驗
為滿足暑期期間市民旺盛的文化需求,中山市博物館(含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在今年7月-8月實行延時開放服務,以“展覽+活動+志愿講解”三維發力,累計接待游客超25萬人次,提供免費講解548場,用貼心服務與豐富內容贏得市民游客廣泛好評。

市博物館打出“固定展覽+臨時特展”組合拳,為游客帶來多層次文化體驗。除“風起伶仃洋——中山歷史陳列”“滄海之闊——中山華僑歷史陳列”“香山商業歷史文化陳列”等常設展覽持續吸引觀眾外。三大臨時展覽更打造暑期“爆款”:“抗戰記憶——僑批中的家國情懷”展覽通過僑批文獻還原抗戰時期的家國故事;“云帆穩過伶仃洋——‘南海Ⅰ號’與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特展展現宋代海洋文明盛況;“揚威中外 震鑠古今——虎門銷煙精神展”傳遞愛國精神,三大展覽憑借獨特主題與豐富展品,成為大灣區游客暑期觀展的熱門選擇。
14項社教活動、40余場線上線下場次、超1萬人次參與——中山市博物館以“好玩、有料、接地氣”的活動策劃,讓暑期文化生活“熱”起來。其中,“中山市博物館2025年暑期紅領巾志愿講解服務”聯合南區街道共建學校開展70余場,青少年講解員用“青春之聲”講述歷史,為游客帶來別樣參觀體驗;“畫說博物——荷花寫生”“拓墨生花——拓印體驗”“鈿作七夕——古法螺鈿飾品制作”等活動,讓市民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紙越烽火 聲傳山?!獌S批識讀”“抗戰僑批文化內涵講座”則深化歷史認知,“一分鐘‘趣’挑戰”知識競速賽、世界遺產拼圖、商業博物館打卡集章等活動,更以互動形式提升參與感,讓文化體驗更具趣味性。

據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新學期已至,市博物館依托豐富的館藏文物與展覽資源,創新館校合作模式,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契機,將博物館資源與學校教育有機融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引導廣大青少年重溫烽火歲月、傳承紅色基因、增強愛國情懷、樹立遠大志向。
記者 高倩荷 通訊員 鄭卉欣 羅小曼
◆編輯:吳玉珍◆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