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暑期工作日的崖口村,大片稻田已經夏收完畢,游客坐在稻田邊,一邊嘆“村咖”,一邊睇風景。7月24日,崖口村東堤在臺風過后,重新開放。堤岸附近的車道停滿了不同牌照的車輛,游客們專程一睹海景和吃海鮮,紛紛往海邊走去。
記者獲悉,處在珠江口西岸的中山正積極利用海洋資源,發揮海的優勢、挖掘海的潛力,布局發展濱海旅游,促進“漁文旅”融合化發展,激活海洋經濟“藍色引擎”。

讓小海鮮撬動漁港經濟多元素融合發展
崖口村的近海灘涂是橫門水蟹的棲息地之一。崖口村海岸線長8.5公里,占全市海岸線近30%,擁有豐富的灘涂資源,依托咸淡水交接地域特色,補齊海鮮“養殖—加工—銷售”產業鏈,發展咸淡水魚塘,養殖蝦、蟹等高檔水產品約1萬畝,打造“崖口海鮮”特色品牌和“海鮮一條街”。

“這里的海鮮便宜又好吃,吃完之后還可以去崖口東堤看風景,非常棒!”在“海鮮一條街”的“棠記海鮮”餐廳里,游客唐女士表示,崖口成為網紅村,吸引了身邊很多朋友過來打卡。
“棠記”海鮮餐廳老板黃錦棠告訴記者,暑假期間游客明顯增多,尤其是深圳游客最多,大家都過來吃海鮮。“深中通道通車了,村里的農路也擴寬了,海邊又擴建了道路,比以前好了很多,尤其是今年暑假的客流量增長了近30%。”
目前,南朗水產特色“橫門水蟹”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注冊為集體商標,產區涵蓋了橫門社區水域、華照村、沖口村、左步村、龍穴村、泮沙村、崖口村等近海灘涂。近幾年,南朗街道的漁民開始走上休閑漁業和養殖業的生活。“橫門開漁節”將橫門水蟹與當地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相融合,打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

南朗街道宣傳和教體文旅辦公室主任李惠興透露,南朗街道持續舉辦開漁暨水上風情運動會,把“開漁節”辦成“漁文化”的窗口,對外交流的平臺,經濟文化的載體,生態建設的品牌,全面提升南朗街道文旅產業及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助推器”。
記者了解到,南朗街道正活化利用豐富的濕地自然資源,探索“海洋+古村+農業”等多元素融合發展新模式,依托中山市最長的海岸線,建設翠亨國家濕地公園、崖口濕地公園,打造集濕地保護、科普宣教、休閑觀光于一體的濱水生態休閑旅游區。
為加快海洋經濟的發展,南朗街道還計劃啟動改造升級橫門新港片區,完善片區公共設施配套,升級橫門出海游服務設施,建設集出海觀光、海鮮美食、娛樂購物的漁港經濟圈。
漁船船長盼“出海游”有差異化政策助力
橫門漁港作為中山主要的出海旅游船只聚集地,目前擁有13艘大型漁船開展休閑漁業項目。船長梁榮生擁有兩艘漁船(2號和81號),于1993年進入出海旅游行業,從業32年,對中山出海旅游有著深刻的認識。
在梁榮生看來,當前中山出海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在于獨特的體驗感:游客既熱衷觀賞深中通道、紅樹林游覽、中華白海豚等景觀,更大的滿足感在每航次約4小時的出海游中進行捕魚體驗——下網兩次收獲的天然漁獲可現場享用,多余的可以打包回家,漁產品的天然性與隨機性讓回頭客不斷。

“現在處于休漁期,下個月16號開海至次年春節前是旺季。現在,已經有10趟行程被預訂了。”梁榮生介紹,一艘船可載12名游客,包船消費2200元,節假日略有上浮。去年深中通道通車后,深圳客源增加10%,雖然受政策與經濟環境影響,整體客源增長有限,但外地游客的增加讓他看到了潛力。
出海旅游項目是前幾年政府批準提倡的轉產轉業項目,對漁業資源保護很有利,同時有助于提升漁民就業。然而讓梁榮生憂心的是政策限制。他說,體驗式捕撈與生產性捕撈不同,游客鐘愛的拖網體驗每次僅持續30分鐘。“希望漁政、農業等相關部門能區分兩者,給予特許政策支持,理順執法標準,同時在航線審批、資源聯動等方面提供助力,讓合規經營的出海旅游得以良性發展,避免行業‘自生自滅’。”梁榮生建議道。
深挖“中山特色”,讓濱海旅游閃亮大灣區
中山市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士倫認為,中山需立足自身獨特資源,深挖自身優勢,以更開放的思路和差異化路徑激活“藍色引擎”,讓“偉人故里”“休閑生態”等特色標簽成為大灣區濱海旅游的亮眼名片。

“中山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多重優勢的疊加融合。”梁士倫指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深中通道通車后,中山的交通區位優勢愈發凸顯;“粵菜名城”的美食品牌,以及“處處是景”的休閑特質,構成了區別于周邊城市的獨特魅力。
“沒有大型龍頭景區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短板,反而可以成為打造發展休閑文旅的優勢。”梁士倫認為,尤其近年來崖口、曹邊、桂南等網紅鄉村,深中通道日落觀景點,“好吃不貴”的以石岐乳鴿為代表的中山美食等,共同構成了“休閑不只是看景點”的體驗式旅游生態,這正是中山突破同質化競爭的關鍵。
如何將交通區位紅利轉化為旅游吸引力?梁士倫建議,應加速串聯“海—陸—空”業態。以翠亨新區26公里濱海岸線為核心,整合馬鞍島海韻公園、翠亨國家濕地公園、香山灣(銜接珠海情侶路)等資源,打造連貫濱海休閑帶;活化中山港舊碼頭,引入游艇經濟、國際范的港口碼頭文創與特色餐飲、奧特萊斯、高端商務酒店等業態;推動深中海上、空中點對點互通,開發低空觀光項目。
“中山市相關部門需盡快明確開發方案,避免錯失發展機遇。”梁士倫特別強調,中山各級政府部門要打破傳統思維,進一步解放思想,能夠真正摒棄短期行為,著眼于長期科學謀劃,優化岸線產業布局與業態創新,加大出海旅游等政策支持,完善智慧導覽、網紅直播、高端住宿等配套,通過強化“偉人故里+休閑生態”品牌營銷,讓中山濱海旅游從區域熱門走向更廣闊市場。
“關鍵是形成共識、明確開發思路,下決心加快行動。”梁士倫表示,只要聚焦特色、精準發力,中山定能在大灣區藍色經濟中占據獨特地位。
文 記者 張倩 何騰江 見習生 周昊
◆編輯:吳玉珍◆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