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悄然西沉,廣中江高速小欖西區段下,約1.6萬平方米的橋下空間里,微風輕拂送來陣陣清涼。孩童們嬉戲玩鬧,附近居民也紛紛走出家門,在綠意盎然間散步、聊天。8月27日,記者從小欖鎮獲悉,曾經被村民頻頻投訴的“環境黑點”,歷經兩年半的精心改造,如今已蝶變為花草繁茂、碧水靜淌的小欖西區社區石龍樹木公園,也成為小欖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盤活閑置空間、優化人居環境的鮮活注腳。

聽取群眾意見,打造功能齊全的休憩空間
“這里以前是一塊空地,長滿了雜草,還有很多垃圾。”西區社區村民嬌姨回憶起改造前的景象不禁搖頭。廣中江高速(小欖西區段)的橋下及周邊空間,因頻繁發生傾倒垃圾、堆放雜物等環境衛生和安全隱患問題,長期困擾沿線群眾,也制約了社區推進綠美生態建設的步伐。
面對這一“老大難”問題,西區社區緊密結合“百千萬工程”、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在《中山市高速公路橋下空間利用導則》等文件指引下制定周密的改造計劃。“社區黨委多次跟廣中江高速管理公司溝通協商,光是安全評估報告就耗時9個月。”西區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雷培添介紹說。
在正式施工前,社區還深入開展調研,廣泛征集群眾意見。雷培添介紹,石龍樹木公園由龍舟體育公園、黃槐園、鳳凰木園、綠道、橋底廣場以及咖啡店等多個部分組成,集生態休閑、運動健身、文化體驗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在這里,市民既能揮汗健身鍛煉,也可以悠閑地手捧咖啡飲料,享受自然美景。
文化賦能,共建共享美好家園
“西區社區有著深厚的龍舟文化底蘊,橋下空間改造要充分結合社區特色。”雷培添介紹,西區社區積極探索“文化+公園”新模式,打造以龍舟文化為主題的體育公園,彰顯文化韻味。此外,社區還根據橋下空間的地形和光照條件,科學選種適宜樹木,搭配多種花卉與灌木,營造層次豐富、四季皆景的綠色生態空間。

在石龍樹木公園建設過程中,西區社區探索出“黨建引領、群眾參與、社會協同”的共建模式。今年以來,社區先后組織多場植樹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志愿者先鋒模范作用,廣泛動員轄區規上企業、學校學生和家長、雙聯雙助單位,積極參與到石龍樹木公園樹木捐贈、種植行動中來,激發居民群眾的主人翁精神,共建共享美好家園。
“現在社區改造得很漂亮,運動設施也齊全,我經常過來散步,人多很熱鬧。”嬌姨對社區的改造成果贊不絕口。據了解,接下來,西區社區將把石龍樹木公園與村落串聯成片,打造社區文旅活動空間,并定期開展各類公益活動、創意集市,進一步激活該區域的商業氛圍。
記者 李穎奇 通訊員 蔡焯浩
◆編輯:吳玉珍◆二審:鄭沛鋒◆三審:趙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