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清晨,南頭鎮將軍社區,中山市城管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的環衛工人姚國明抬手抹了把額角的汗水,目光望向清理得干干凈凈的河岸——10天前,這里還是一座堆積如山的垃圾場,散發著刺鼻的惡臭,如今垃圾已不見蹤影;裸露的泥地上新撒了滅蚊藥粉,散發著淡淡的藥味。“終于能讓居民安心開窗通風了。”他嘴角上揚,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7月25日至8月3日,在這場與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展開的“十日攻堅戰”中,市城管和執法局的鐵軍,在南頭鎮將軍、穗西等社區精心織就了一張嚴密的防控網,為居民的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為社區營造清爽整潔的環境
“垃圾不清除,蚊蟲就不會停止孳生。”市城管和執法局四級調研員何國勝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日的清運數據。這10天里,他始終堅守在南頭一線,像一位嚴謹的指揮官,統籌著各項工作的推進;市城管和執法局環衛中心副主任劉勝則扎根將軍社區,負責具體的統籌調度工作,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能高效運轉。
截至目前,他們已累計派出398人次環衛人員、111臺環衛車輛,從衛生黑點運出的垃圾多達299車次。此外,還有13名園林工人帶著割草機、高枝鋸,將疫點周邊的雜灌修剪得整整齊齊,為社區營造了一個清爽整潔的環境。

中山投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副經理趙有士的調度本上,詳細記錄著攻堅的強度。最多的一天,他們出動了120人、30輛車;最少的時候,也保持20人、5車在崗,確保工作的連續性和高效性。
平凡崗位上的不凡奉獻
環衛工人韓國嶺回憶說:“剛到那天,河邊兩側堆著半人高的垃圾,爛菜葉、廢紙箱混著淤泥,太陽一曬,那氣味能嗆得人睜不開眼。”他和同事們戴著兩層口罩,徒手把垃圾往車上搬,膠手套磨破了3雙。“現在再看河岸,干凈的石板路能映出樹影,我掏出手機拍了張照,覺得這一切都值了。”韓國嶺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工作人員背著40斤重的煙霧機在巷子里穿行。高溫下,器械背帶在他們肩頭勒出紅痕。“有人中暑了,喝瓶藿香正氣水繼續上。”現場負責人高昊尊說,10天里他們撲殺了上百處蚊蠅孳生地,“居民說‘現在開窗不怕蚊子咬了’,這話比啥都強,讓我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8月1日接到緊急任務的鄭澤凱,帶著割草機在綠地里連續作業兩天。“綠地里的枯枝敗葉是蚊蟲藏身地,必須清干凈。”他的手臂被草葉劃了幾道血痕,汗水蟄得生疼。“但看到清理后的綠地露出黃土,心里特別踏實,覺得自己的付出有了意義。”
環境改善凝聚抗疫合力
10天攻堅,看得見的變化在南頭鎮蔓延開來:曾經的衛生黑點變成了整潔的空地,河岸邊的垃圾山化作干凈的步道,雜灌叢生的綠地變得疏朗通透。園林中心副主任楊清建盤點著成果:9場次支援,74人次志愿者參與,32臺班煙霧機、16臺班車輛投入使用……“環境清爽了,蚊蟲沒了藏身地,這就是我們給疫情防控的‘底氣’,也是我們對居民的承諾。”
劉勝感慨道:“隨著社區宣傳的推進,以及其他房屋雜物清理后潔凈效果的顯現,絕大多數居民的態度發生了轉變,有居民主動清理自家內院雜物,按規范集中投放到垃圾收集點,不再隨意丟棄在沿河或路邊。這不僅省去了我們挨家挨戶清理的麻煩,更大幅提升了清理效率和內街內巷的環境衛生質量,讓整個社區變得更加整潔有序。”
他表示,此次市城管和執法局組織環衛力量支援南頭鎮將軍社區開展愛國衛生環境整治,只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部分,關鍵在于體現政府為民服務的努力與初心。“唯有共同營造干凈舒適的宜居環境,才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守護好我們的家園。”
十日鏖戰,中山城管鐵軍以汗水滌蕩污濁,用堅守筑牢防線。在這場與蚊媒疫情的較量中,他們不僅清理了垃圾與蚊蟲,更播撒下同心抗疫的信心。
記者 柯頌 通訊員 馮燕敏
◆編輯:吳玉珍◆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