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五桂山社區內熱鬧非凡,一場充滿傳統韻味的客家粽手工制作活動在此溫馨舉行,活動以“粽香濃情 悅享安康”為主題。近30位社區居民齊聚一堂,共同體驗客家粽這一傳統美食的制作過程,感受端午的文化底蘊。

五桂山社區居民齊聚一堂,制作客家蘆兜粽。 記者 余兆宇 攝
活動現場,社區活動室內布置得井井有條。幾張鋪著藍白格子桌布的桌子上,整齊擺放著制作客家粽所需的材料。翠綠的蘆兜葉(當地人又稱“勒兜葉”)散發著清新的氣息,潔白的糯米顆粒飽滿,還有色澤誘人的蛋黃、五花肉等餡料,仿佛在訴說著即將開啟的傳統美食之旅。

社區居民在學習制作客家蘆兜粽。記者 余兆宇 攝
中山市蒲公英公益服務中心負責人胡惠琳介紹道:“我們今天制作的是客家蘆兜粽,也叫筒粽,是五桂山的端午節傳統美食。” 在示范環節,只見授課老師熟練地拿起蘆兜葉,輕輕一卷粽葉在手中變成了一個個桶狀。緊接著,放入糯米、咸蛋黃、五花肉等餡料,然后小心翼翼地將粽葉包起,用咸水草螺旋繞綁緊。不一會兒,一個緊實漂亮的客家粽便大功告成。
在授課老師和社區志愿者的示范下,居民紛紛動手嘗試。在志愿者耐心的幫助下,大家很快找到竅門,包出的粽子也逐漸有了模樣。孩子則在一旁興奮地幫忙遞粽葉,現場氛圍輕松而愉悅。大家一邊包粽子,一邊嘮著家常,分享著生活中的趣事。“咱們社區這個活動真好,讓大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一位老家在河南的阿姨笑著說。“是啊,平時大家都忙,難得有這樣的機會,一起包粽子,就像一家人一樣。”旁邊的阿姨附和道。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包好的客家粽越來越多,堆成了小山。

五桂山社區黨支部書記盧苑說,此次客家粽手工制作活動,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民俗體驗,更是對五桂山客家文化的生動傳承。客家粽作為五桂山的傳統美食,承載著當地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記憶。通過這次活動,年輕一代有機會深入了解并學習制作這一傳統美食,讓客家文化在新時代得以延續和弘揚。同時,活動也為社區居民搭建了溝通交流的橋梁,增進了鄰里之間的感情,進一步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
文/記者:張倩 圖/記者:余兆宇
◆編輯:吳玉珍◆二審:馮嘉揚◆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