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區街道以低效工業園改造提升為抓手,持續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工改”不斷取得新突破。“實現土地高效利用,關鍵在項目落地建設、早日達產。”7月8日,記者從南區街道“工改”工作小組獲悉,為全力推動“工改”項目快速落地、快速建設、快速見效,南區街道為企業提供“保姆式”全生命周期辦理服務,對涉及部門較多、程序復雜、用時較久的申辦事項,以前置提請、并聯服務、靠前指導等方式,提高報批效率,目前12個動工建設項目正全面加速。
慧昌工業園改造項目占地面積折合約50畝,改造前,容積率僅0.16。由于該地塊面臨閑置問題,時間緊迫,南區街道“工改”工作小組與土地產權人進行多次溝通協調,研究優化改造方案,對可以并行或前置的工作一律同步推進。最終,在市相關部門和南區街道的共同努力下,用時48天就完成了從設計方案技術審查到施工報建等多項手續,讓項目得以順利動工。據悉,項目擬投資1.6億元,預計年產值從原來的2萬元/畝提升至600萬元/畝,預計稅收從0.3萬元/畝提升到20萬元/畝。目前,該項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已有一批優質企業陸續進駐。

位于第二工業區的中山市晶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工改工”宗地項目,項目建筑物外立面設計需要配合岐江河“一河兩岸”景觀提升,還要符合河岸線保護的法律法規。為助力該“工改”項目的順利推進,南區街道“工改”工作小組吃透“工改”優惠政策,和企業一道算長遠賬、環境賬、發展賬。經過多次反復論證,改造方案順利通過。項目擬投資1.1億元,預計改造后年產值、年稅收、建筑面積分別比改造前提升約6.6倍、2.9倍、2.7倍。目前,該項目的一期工程正加快建設中。
無獨有偶,南區街道渡頭A地塊改造項目,改造前,該地塊零散出租至近20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主要從事廢品收購、泡沫和紙品制造等行業,經濟效益低下。為推動產業提檔升級、土地增效提質,南區街道以“工改”破題,采用“政府掛賬收儲”模式,完善用地手續的同時,實施“騰籠換鳥”。該項目創新“供一拆一”的方法,根據招商情況動態調整與原承租方的租期,保障村集體收入,讓村集體放心支持“工改”。目前,該項目已成功在騰挪出的新地塊,分別引進了總投資超3.8億元的精密焊接設備智能制造研發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新型高端燈飾智能制造生產基地項目,成功促推土地資源向優質產業配置。

據統計,截至目前,南區街道已累計拆除整理低效用地超1560畝,獲批改造方案項目14個,其中已動工建設項目12個,預計推動新增投資額超21億元,施工報建面積近53萬平方米。12個動工項目目前全速建設,同時這些項目還在建設過程中已達成多個項目的入駐意向。
記者 徐鈞鉆 通訊員 曾珺
◆編輯:吳玉珍◆二審:鄭沛鋒◆三審:趙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