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農產品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完成了新民眾菜檔交易區域(以下簡稱“新民眾檔”)建設改造與整體搬遷工作。新民眾檔現遷址至交易中心蔬菜大棚正前方,通過現代化設施建設和人性化空間設計,為商戶和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整潔、高效的購銷環境。7月22日,記者來到交易中心現場,一探這個中山最大“菜籃子”的新變化。
規范經營區 激活“菜籃子”新動力
原民眾檔是2000年以后民眾鎮(現民眾街道)居民自發形成的臨時農貿集散點,從原來的十幾戶蔬菜單品銷售,逐步壯大到幾十戶商鋪,經營范圍擴展至多樣農產品,近年來周邊自產自銷農戶也紛紛在此擺攤。

民眾檔原為交易中心為本地蔬菜批發商戶專門規劃的交易區域,原址位于二號門側。中山公用市場管理有限公司農產品交易中心副總經理李洋道出整改緣由:“受場地條件限制,商戶只能通過伸縮棚等簡易設施遮蔽風雨。這些臨時設施已投入使用多年,陳舊老化,在臺風天氣下易損壞,既滿足不了商戶現行經營需求,又存在安全隱患?!?/p>
李洋介紹,交易中心于2024年啟動民眾檔建設改造計劃。如今,新民眾檔遷址至交易中心蔬菜大棚正前方,已完成擴容升級,商戶從98戶新增至102戶,實現滿租,并于近日正式啟用。
此次民眾檔的全面升級工程,有效解決了舊民眾檔區域設施陳舊、功能不足等問題,打造出“安全、高效、綠色、便民”的現代化農產品交易場景?!靶旅癖姍n搬遷后,原民眾檔區域將迎來功能優化調整,按需求規劃為經營區、停車區,配備便民設施,如充電站、衛生間等。”李洋表示,未來交易中心將持續聚焦商戶經營需求與市民消費體驗,助力高質量發展。
超3100平方米綠色“光伏”大棚 可抗強臺風
7月22日上午9時30分,記者來到新民眾檔的蔬菜大棚,商戶們依然在檔口旁有序搬運農產品,并對入駐新民眾檔紛紛點贊。新民眾檔主體棚頂全部覆蓋高效光伏棚,總面積約3100平方米,年發電量預計可達65萬千瓦時,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528噸。新增光伏棚不僅實現了場內的綠色清潔能源自給自足,還為商戶提供遮陽擋雨的經營空間。針對珠三角臺風多發氣候,新民眾檔棚體建設采用高強度鋼結構,可抗強臺風天氣,保障商戶與消費者購銷安全。

新民眾檔所有檔口通透開放,商戶可直接在鋪檔內完成貨物卸運、分揀與陳列,重新規劃的貨車流動線共設置6條內外通道,貨運車輛行駛通暢無阻。

此外,為了解決水生蔬菜經營區域容易出現積水、難清理的“老大難”問題,新民眾檔采用“獨立分區+導流排水”的系統性解決方案;針對蓮藕、水芹等汁液多、清洗頻繁的特點,專門規劃獨立功能區域,并配套鋪設3條獨立排水溝進行導流,從源頭避免攤位周邊的“濕滑積淤”現象,提升購物環境的整潔度與安全性。
記者 高倩荷 實習生 林毓浦
◆編輯:吳玉珍◆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