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清晨,像以往的每個清晨一樣,南區街道曹邊村的“龍井泉”邊,村民們提著水桶在汩汩的泉眼邊有序取水,作為一天的飲用水。一條綠道沿著古井旁的曹邊新涌蜿蜒至村里,水岸兩邊綠蔭環繞,清澈的水里小魚搖曳,一派悠然。河涌整治開始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景象——河道兩側時有垃圾堆積,因遠離村民居住點,道路曲折不平。
從“鮮有人至”到成為村中“景觀帶”,從“生態痛點”到“經濟亮點”,曹邊涌的變化是南區街道美麗河湖建設的小小縮影 ,近年來,隨著美麗河湖建設,越變越好的水環境、水生態,更激活了區域發展的新動能。

跨鎮界河涌的生態逆襲
北臺涌,這條流經五桂山街道與南區街道的跨鎮界河涌,全長23公里,其中南區街道段長約6.5公里,曾是當地生態治理的“硬骨頭”。“2021年之前,這條河涌的水質長期不達標,還有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直排現象,臭味能飄好幾里地。”南區街道居民王先生回憶道。
作為北臺涌流域內的重要文旅節點,中山詹園深受水污染之苦。“當時景區內的河水又臟又臭,游客來了根本不愿意靠近。”中山市詹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陳偉流坦言。為改變這一狀況,南區街道以“百千萬工程”為契機,秉持“山水統籌、以水定產”理念,打響了北臺涌治理攻堅戰。
在治理過程中,南區街道首先從源頭控污入手,投入資金對詹園及周邊區域的污水管網進行全面改造升級,實現了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從根本上杜絕了污水直排北溪河的問題。得益于上游水質改善,以及區域內控污工作的進展,景區內水質大幅改善,也為后續文旅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南區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也聯合多部門開展了北臺涌清淤疏浚、生態岸線修復等工作。“我們組織專業隊伍對河涌進行徹底清淤,清除淤泥總量達數萬立方米。在岸線修復方面,除詹園段采用直立式擋墻駁岸外,其余河段均采用生態草坡駁岸,種植了菖蒲、落羽杉等水生植物,既美化了環境,又增強了河涌的生態功能。”南區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馮澤炫說道。
如今的北臺涌,水質已實現質的飛躍。根據《中山市生態環境局 2025 年第三季度全市河涌水質監測數據》,北臺涌水質達到Ⅲ類標準,滿足水功能區農用灌溉要求,較2021年有大幅改善。水質的改善也帶動了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詹園推出的水上槳板項目深受游客喜愛,節假日期間常常一位難求;周邊的慈恩里民宿等業態生意火爆,國慶、中秋等假期入住率均在90%以上。“今年國慶期間,我們在詹園及慈恩里民宿舉辦了‘游龍戲水?北溪映月’迎中秋賽龍奪錦展演活動,水道兩邊吸引了上千名游客參與。”陳偉流興奮地說。

全域治水帶動文旅興旺
今年10月1日傍晚,暮色漸濃的中山市南區街道曹邊村,古橋旁的稻田里亮起串串燈籠。“曹邊夜宴”在青磚黛瓦間熱鬧啟幕,民歌悠揚中,游客們穿梭于煙火集市,品嘗僑鄉手作小吃、體驗非遺扎染技藝。這場國慶特色活動單日帶動消費32萬元,讓這個始建于1068年、有著957年歷史的古村落,再次成為大灣區文旅打卡熱點。而這一切的改變,源于南區街道近年來對北臺涌、曹邊新涌等河涌的系統治理——以前無人光顧的河涌,如今變身水清岸綠的生態廊道,滋養出蓬勃的文旅新業態,讓千年古村煥發新生。
曹邊新涌北起曹邊村,南至北臺涌,全長0.5公里,流域面積約0.57平方公里,是一條典型的雨源性河涌。為改善曹邊新涌水質,南區街道先后開展了沿河截污工程、清淤工程、生態岸線修復工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暗涵整治工程等一系列工作。
“在治理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不少困難。比如,曹邊新涌周邊居民較多,施工過程中難免會對居民生活造成影響,部分居民初期不理解、不配合。”馮澤炫告訴記者,為解決這一問題,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走訪,耐心向居民講解治水的重要性和長遠益處,并根據居民意見調整施工方案,采用“分區分段+錯峰施工”的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干擾。
經過四年多的不懈努力,曹邊新涌的水質從長期劣Ⅴ類提升至Ⅳ類,沿河生態環境也得到顯著改善。水質的改善不僅美化了環境,還為曹邊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自河涌水質改善以來,我們村陸續舉辦了‘曹邊夜宴’‘五四青年舞會’‘稻田泥煨節’等多場文旅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周邊文旅產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村民收入和生活幸福感明顯提升。”曹邊村黨支部書記梁志國介紹,2025年曹邊村接待游客數量較2021年增長了3倍多,村集體收入也實現了大幅增長。
為鞏固治水成果,南區街道還建立了長效管護機制。“我們組建了專業的巡查隊伍,實行每日巡查制度,同時聯合村和經聯社,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此外,我們還引入了智慧化監測手段,在重點河涌安裝了水質監測設備,實時監控水質變化,確保河涌水質穩定達標。”馮澤炫表示。

沿水岸打造出“十里畫廊”
隨著南區街道美麗河湖建設的不斷深入,水環境持續改善,水經濟的效益日益凸顯。下一步,南區街道將繼續依托北臺涌生態資源,做好水文化、水娛樂、水經濟文章,精心謀劃主題特色項目,全力打造“十里畫廊”。
“‘十里畫廊’是我們依托北溪河打造的重點文旅項目,目前已進入規劃實施階段。該項目將串聯起曹邊古村、詹園、北臺村等多個節點,建設生態郊野步道、親水平臺等設施,引入文體旅項目,為市民提供一個集休閑、娛樂、旅游于一體的好去處。”馮澤炫介紹,“十里畫廊”的建設不僅能進一步提升南區街道的文旅品牌影響力,還能展示南區街道水污染治理成效,增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在曹邊村,圍繞礦坑資源的開發利用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我們村的礦坑占地80畝,水深28米,是一個難得的自然資源。目前,我們已引入珠海的海豹救援隊,計劃將其打造為潛水培訓和游玩基地。同時,我們還在與結對單位、國企合作,對礦坑周邊廢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利用礦坑的自然環境打造美麗經濟。”梁志國表示,礦坑項目將成為“十里畫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曹邊村的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從“鄰水不親水”到“推窗見綠、出門近水”,南區街道用四年時間實現了河涌水質、生態環境、產業經濟的三重躍升。這里既有區域內各涌內水質的監測報告作實據,有詹園漿板項目的火爆場景為佐證,更有村民口袋里鼓起來的收入、臉上的笑容作見證。這條治水興城之路,不僅書寫著生態修復的“南區答卷”,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建設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的生動范例,為更多地區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編輯 袁鳳云 二審 朱暉? 三審 吳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