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山東環高速公路項目香山大橋建設迎來新進展。隨著最后一對斜拉索張拉到位,香山大橋全橋240根斜拉索全部安裝完畢。作為國內跨徑最大、橋面最寬的公路用雙層桁架梁斜拉橋,香山大橋已成功掛好所有“鋼鐵力弦”,為接下來主橋合龍做好準備。

當天上午10時,秋風獵獵,距離水面50米高的香山大橋橋面一派忙碌,已安裝完成的斜拉索在風中如挺拔的銀柱?,F場正緊鑼密鼓地檢查設備、調試參數,為合龍段吊裝做足準備。
“我們安裝斜拉索,就像給鋼琴調音,每根索的‘力道’都得精準,合在一起大橋才能受力均勻。”項目副經理李昆星表示,在斜拉索安裝時,團隊搭建了“監控發指令、現場來執行、數據回反饋”的閉環,就像給施工裝了“導航儀”,每一步都不偏航。
同時,項目團隊還攻克了不少難題:高空作業危險系數高;索體太長容易扭轉,就像長繩子拎起來會打轉。為解決這些問題,團隊提前用BIM模型“預演”施工,相當于先在電腦里把安裝過程走一遍,找出風險點;實際張拉時又用智能系統,靠精密壓力傳感器和頻率法雙重“把關”,把每根索的拉力誤差控制在5%以內,確保大橋整體受力始終處于“最舒服”的狀態。

香山大橋作為國內跨徑最大、橋面最寬的公路用雙層鋼桁架梁斜拉橋,它的斜拉索系統既是“大塊頭”也是“精細活”,規模和技術標準都走在行業前列。全橋240根斜拉索,好比大橋的“240根筋骨”,其中最長的一根約477米,單根最大重量達74.5噸,相當于50多輛普通家用轎車的總重量。
要讓這些“大筋骨”既精準又耐用,項目建設團隊在材料和工藝上下足了功夫:選用的平行鋼絲抗拉標準強度達1860MPa(兆帕),其承重能力是普通建筑用鋼的五倍多。工藝上,團隊還創新采用“基準絲控制標準絲”技術:先做出一根精度極高的“基準絲”當“標尺”,再用它統一校準所有斜拉索的鋼絲,從根本上消除了溫度變化導致的索長微小誤差,給大橋的長期安全上了一道“保險鎖”。
“斜拉索全部裝完,意味著香山大橋的‘核心受力體系’已經搭成,現在大橋能穩穩‘站’住了?!表椖靠偣こ處焻怯褓t說。眼下,項目團隊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合龍段吊裝準備中,這是“接力賽”的最后一棒,建設團隊將緊盯合龍目標,精心安排每一步,力爭安全、優質、高效地完成合龍,確保香山大橋按期通車。
編輯 袁鳳云 二審 朱暉 三審 吳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