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剛吃完飯,孩子們就自己跑到足球場組織比賽。這份主動勁兒,比我們催著練更有意義!”近日,火炬開發區博凱小學的操場上,體育科組長劉海祺老師望著奔跑追逐的學生,向記者細數校園里日漸熾熱的足球熱潮。
近年來,博凱小學以教學改革為核心、文化營造為抓手,走出了一條校園足球普及與成長的特色之路,不僅讓每個孩子都能在足球中找到快樂,更憑借扎實的實踐,獲評“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
游戲化教學讓每個孩子愛上足球
“我們不追求每個孩子都成為足球精英,但希望他們能看懂比賽、享受足球運動帶來的快樂。”劉海祺的話,道出了學校推廣足球運動的初心。
把足球搬進課堂,是該校普及足球的關鍵一步。作為“特色課程進課堂”的首批項目,學校體育教研組以教育部課程標準為綱領,結合學情將足球知識、技術技能、發展歷史、名人故事整合編排,形成專屬的足球校本教材,讓學生從文化到技能全方位接觸足球。
課程實施中,學校為各年級每周開設兩節足球課,并依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生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設計差異化內容,用游戲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二年級孩子小,體育教研組就設計‘找朋友運球擊掌’‘足球小偵探’這類游戲,讓他們在玩耍中練跑、跳、協調能力;三、四年級就升級為‘抓尾巴運球’,把運球、傳球等基礎技術融入其中;五、六年級則加入戰術小游戲,培養他們的配合意識。”劉老師說,重復性技術練習容易讓孩子感覺枯燥乏味,而這種玩中學、學中玩的模式,能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潛移默化掌握技能。
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不少學生對足球的態度。此前四年級有個學生總以“跑不動”“怕踢不好”躲著足球,于是體育老師特意在團隊運球闖關游戲中讓他當“闖關隊長”,讓隊友帶著他熟悉動作。幾次下來,他不僅熟練掌握運球技巧,更在團隊協作中找到歸屬感。如今,他既是班級球隊主力,還主動指導低年級同學踢球,帶動身邊同學一起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

特色活動讓足球文化深深扎根
走在博凱小學的校園里,足球文化的氣息撲面而來。操場邊,腳內側傳球練習區、射門九宮格等器材整齊擺放,課間時分,學生不用老師組織,隨手就能拿起足球練基本功;校門口,足球彩繪的圓石墩格外顯眼,這是美術老師帶領學生共同創作的“校園名片”。
“要讓足球文化真正扎根,就得讓學生時時能感受、處處可參與。”劉海祺介紹,學校每年定期舉辦的“足球節”主題活動,通過足球聯賽、足球板報評比、足球攝影展、足球征文大賽、親子足球趣味賽等多元形式,點燃學生參與的熱情。例如,2022年世界杯期間,學校開展了‘我看世界杯'系列活動。當時低年級的學生紛紛用一幅幅充滿童趣的畫作畫出賽事的精彩瞬間,高年級學生則在作文課上將觀賽感悟轉化為一篇篇真摯的文章。
在一系列扎實舉措推動下,博凱小學的足球文化已深度融入校園日常。學校的足球大課間活動,曾先后斬獲中山市、廣東省一等獎。博凱小學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以“博愛、博學、博雅、博健”為文化內核,緊扣“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通過學科滲透、特色課程、主題活動三大路徑,讓孩子們在觸手可及的足球氛圍中,真切感受這項運動的獨特魅力。
編輯 袁嬋? 二審 陳彥? ?三審 江澤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