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市橫欄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方案》正式獲得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批復,成為廣東省2025年第五批省級批復項目。這一關鍵進展,標志著橫欄鎮在優化國土空間布局、重塑鄉村發展肌理上邁出實質性步伐。
8月27日,記者走訪橫欄鎮發現,一場從傳統單一花木產業向“農文旅”+特色產業多元業態融合的轉型變革正在悄然啟動。
夯實多元發展的土地根基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目前,橫欄鎮正以裕祥村“千畝方”耕地集中連片整治為突破口,創新采用“鎮政府統籌+鎮屬企業統租+專業大戶種植”模式,系統性推動“閑地變耕地、小田變大田、低效田變高產田”。這一舉措不僅破解了耕地碎片化和撂荒難題,更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升土地產出效益——據測算,整治后農田機械化率可提升至80%以上,糧食畝產提高30%,為集體經濟注入持續活力,構建起“農田增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多贏格局。

站在裕祥村整治現場,推土機正將交錯的田埂推平,規劃圖上連片的耕地輪廓漸次清晰。“這片千畝良田整治后,不僅能保障糧食安全,更釋放出300畝建設用地空間,為文旅項目落地鋪路。”橫欄鎮城市更新和建設服務中心副主任梁海勤介紹。整治后的效果圖展現出沃野平疇的景象,田壟間規劃的觀景步道與灌溉水渠,已為“農業+文旅”的跨界融合預留了物理空間。
從“花木產區”到“文旅目的地”
擁有3萬畝連片花木基地的“中國花木之鄉”橫欄,正將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競爭力。在“百千萬工程”引領下,橫欄鎮以“十里江堤、十里花海”為核心品牌,推動花木產業向“景觀化、體驗化、品牌化”升級。根據規劃,西江沿岸15公里江堤將變身彩色花廊,紫薇、羅漢松等特色花木按季節輪植,形成“四季有花、步步有景”的生態景觀帶。

更具突破性的是西江片區“花潮江畔”的定位——這里將打造“大灣區花旅秘境”“嶺南水鄉潮玩圣地”及“強鎮富村示范片區”三大板塊。休閑旅游、水上運動、嶺南水鄉驛站、特色餐飲等多元場景將依托連片花田布局:游客可乘坐游船穿梭花田水道,參與花木造型體驗課,或在夜間觀賞“光影花境”——本地燈飾企業將用智能照明裝置勾勒花田輪廓,形成“白天賞花、夜晚觀燈”的特色動線。“我們正以國家A級景區標準完善旅游廁所、導覽標識等配套,讓花木基地真正變成可游覽、可體驗的文旅目的地。”梁海勤說。
多元引擎的加速運轉
據介紹,橫欄鎮2026年全域整治“項目清單”已明確路線圖:新開工子項目5個,包括裕祥村耕地集中整治區、三沙村低效工業園提質改造、水鄉花田西江走廊示范帶、農文旅示范項目等;續建項目4個,涵蓋光電智能制造基地配套、智能照明產品加工、養殖池塘升級等;3個竣工項目則聚焦低效用地整治與生態治理。全年計劃投資7.87億元,整治農用地65.4公頃、建設用地15.6公頃,完成421.7公頃生態保護修復。

這些項目正通過空間重構激活發展動能:三沙村低效工業園改造后,將形成“花木展示+燈飾創意”的復合工坊;水鄉花田農文旅示范項目引入AR花田迷宮、非遺彩燈工坊等新業態,預計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養殖池塘升級后,尾水達標排放并配套垂釣休閑區。“整治不僅改善了水利和農田生態,更優化了‘花木+燈飾’的產業布局,為城鄉融合提供了發展載體。”梁海勤表示,項目全部落地后,村集體年收入預計增加2000萬元,新增就業崗位3000余個。
編輯? 張英? 二審? 魏靜文? 三審?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