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海伏季休漁期將于8月16日12時正式結束。自5月1日12時以來的三個半月里,中山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下稱“支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護漁答卷”——支隊累計組織海域執法巡查671次,在休漁海域查獲涉漁“三無”船舶13艘,收繳違規漁具4600余件,辦理行政處罰案件7宗,罰款9.17萬元,實現全市287艘應休漁船100%安全度過休漁期。
智慧監管
構建“海陸空”監管體系
8月14日上午,在橫門東水道執法碼頭,執法人員通過電子大屏實時查看北斗定位系統傳回的船舶動態。“通過投入129萬元升級‘北斗+雷達+無人機’三位一體監管網絡,實現了對全市在冊漁船和鄉鎮納管涉漁船舶的全天候智能監控。”支隊漁船漁港監督科負責人介紹道。
據悉,今年休漁期間,支隊構建了“海陸空”立體防控體系。海上依托4座雷達站和5個卡口紅外視頻形成電子圍欄;陸上整合沿江200余處監控構建可視化“一張網”;空中運用配備熱成像的無人機突破夜間執法瓶頸。特別是通過“北斗終端防拆卸”技術應用,使得鄉鎮船舶在線率始終保持100%,成功預警違規出海行為23次。
“以往夜間執法常面臨取證難,現在有了夜視無人機,違法人員的面部特征、作業過程都能清晰記錄。”支隊漁業執法科負責人說道。8月14日凌晨,針對淇澳島東面淺灘非法捕撈行為,支隊采取“近海雷達系統巡查科技手段監測”模式迅速發現可疑目標,9名執法人員隨即奔赴珠海淇澳島東面淺灘展開執法行動,成功查獲3艘使用“放蛇籠”的涉漁“三無”船舶,抓獲4名涉案人員。

在涉漁“三無”船舶處置方面,支隊則通過電子公告縮短公示期、專業評估殘值、京東平臺公開拍賣拆解權等舉措,將處置周期壓縮60%,殘值回收率提升至85%。目前,該模式已作為典型經驗獲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推廣。
協同共治
休漁期漁船安全生產“零事故”
同天,支隊執法一科(橫門大隊)執法人員還對漁船進行開漁前安全檢查。在整個休漁期間,支隊還通過船東日常自查、鎮街月度巡查、市級專項檢查等活動,累計發現并整改滅火器失效、救生筏過期等隱患58處;同時投入45萬元為漁民更新AIS避碰設備,發送臺風預警信息82萬條次,實現休漁期漁船安全生產“零事故”。

今年6月,支隊還聯合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打擊違法捕撈“清源行動”,連續端掉2個制售電魚機窩點,查扣電魚機1600余臺。針對電魚機產銷鏈條隱蔽的特點,支隊構建起“線上+線下”雙線治理模式,線上推動電商平臺下架違規商品,線下組織社區網格員開展專項排查。同時,支隊與公安機關建立大數據研判機制,通過分析快遞物流信息等精準鎖定窩點,今年已連續搗毀3個非法制售電魚機的窩點,共查扣電魚機2300余臺。
此外,支隊還積極發動群眾提供違法線索,設立并廣泛宣傳24小時舉報電話,鼓勵群眾積極舉報漁業違法違規線索,并主動加強與舉報人的溝通,深入經營舉報線索,對違法行為予以精準打擊。5月1日至8月12日,支隊通過群眾舉報線索查扣涉漁“三無”船舶7艘。
“開漁不等于‘開禁’!”中山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黨組書記、支隊長張喜光表示,接下來支隊將繼續保持高壓執法態勢,提升執法監管能力,通過“港內查、水上巡、岸邊清”全方位強化執法監管,全面重點打擊涉漁“三無”船舶和違法違規捕撈行為,切實維護海上漁業生產秩序,保障漁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編輯 曾淑花? ?二審 朱暉? ?三審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