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上午,中山書展主會場的“悅讀百千萬 文化興城行”主題展示區頗具特色。讀者們紛紛駐足打卡,與各類展品合影,空氣中飄蕩著墨香與民樂的交融氣息。三名音樂人以古箏、揚琴、小提琴聯袂演繹中山籍粵樂宗師呂文成的《步步高》《平湖秋色》等作品,悠揚旋律吸引眾多讀者駐足聆聽,沉浸在這場文化盛宴中。

展區內,沙溪鳳舞、西區醉龍、小欖陶塑瓦脊等中山非遺實物,展現著獨特的文化魅力;中山元素的書籍、文創、音樂作品整齊陳列,全方位呈現城市文化底蘊。記者注意到,由中山日報社設計師朱冬暉手繪原創的作品“中山文化長卷”以非遺剪紙工藝結合板雕形式高高張掛,涵蓋中山非遺、名人及地標。工作人員張玉廉介紹,長卷由朱冬暉構思,策展團隊聯合十余名制作人員加班3天完成,兼具傳承感與創新吸引力,成為展區亮眼的文化符號。

展區負責人包凱瑩介紹,該展廳占地約500平方米,分“思想引領 香山筑夢”“實踐煥新 文化解碼”“碩果盈香 文化潮涌”三大篇章。通過圖片、音視頻、實物、互動裝置等形式,系統展示香山古城保護、名人文化傳承、文藝精品創作、文化地標建設及鄉村振興示范帶打造,讓“以文化人、以文塑城、以文弘德”理念具象化。
近年來,中山文化地標持續更新,中山市博物館、香山書院等成為市民文化新去處;多部作品斬獲中宣部與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彰顯文藝創作實力。書香賦能成果顯著,展區內“連續17年舉辦書展”“建成105家香山書房”“讀書月成文化品牌”等數據亮眼。文化力量滲透到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的每個角落,推動香山古城創新發展、特色文化村如“大環”“左步”“南文”的打造。

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推進,“文化興城”藍圖正變為現實,中山的文化底氣也愈發深厚?!斑@幾年,中山的變化太大了!”市民李女士帶著孩子觀展時感慨,“作為中山人,我們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為家鄉的建設出份力。”
包凱瑩表示,這正是展區設置的初衷——展示近三年“百千萬工程”與“文化興城”的雙向賦能,吸引更多市民參與,共書文化興城新篇章,大家一起把中山建設得更加美好。
編輯? 張英? 二審? 朱暉? 三審?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