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10時,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山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太保產險中山中支”)業務員收齊各項理賠資料后立即啟動打款程序,意味著中山首單高溫指數保險賠付今日正式到賬。作為中山首批投保高溫指數農業保險的養殖戶,東鳳鎮丁伯此次將獲得保險公司理賠7671元,一定程度上彌補前段時間高溫給魚塘帶來的損失。

時間回溯到今年7月中旬,連日的高溫天氣讓丁伯發了愁。“一天跑到魚塘好多次,看到水中密集浮頭的魚群,可把我愁壞了,這種‘悶罐子’天氣,比臺風還磨人!”丁伯說,去年天氣也是持續高溫,導致魚塘部分魚兒死亡。去年9月,得知高溫指數農業保險這一情況時,丁伯便為25.57畝的加州鱸購買了高溫指數農業保險。
丁伯此次購買的高溫指數農業保險,所屬中山市政策性水產養殖天氣指數保險,由中國太保產險中山中支主承,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國壽財險、陽光農險、中華財險等5家共同承保,保費政府補貼六成,農戶需自付四成。中山市農業農村局計劃財務科主任馬相儒介紹,2024年中山市農業農村局急農民之所急、想農民之所想,在修訂《2024-2026年中山市政策性水產養殖天氣指數保險方案》時,創新性地提出增加高溫保險因子,全方位保障農業生產。當天氣最高溫度≥37℃且持續天數≥5天,就視為災害事件發生,保險公司需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

“為了讓農戶吃下‘定心丸’,我們前幾天已經為農戶送去了保險理賠支票。”中國太保產險中山中支農險業務部經理賴浩銘表示,7月中旬時東鳳鎮的氣象自動站(G2033)連續6天數據記錄到最高氣溫突破37℃,觸發了高溫災害因子賠付條件;8月初收到省氣象部門數據后,保險公司便將印有理賠金額的支票遞到丁伯手中。拿到支票后,丁伯高興地說,“高溫時天天提心吊膽,現在能清塘底、買菌劑、加遮蔭網了。”
農業生產難免得看“老天爺”的臉色,丁伯等農戶面臨的困境并不鮮見。近年來,中山市農業農村局從保障國家農業安全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角度出發,不斷完善農業保險政策體系。農業保險保費規模從2020年末的630萬元增長到2024年末13598萬元,增長20倍。農業保險理賠金額從2020年末的578萬元增長到2024年9318萬元,增長15倍。站在魚塘邊,丁伯語氣篤定地說:“有了農業保險的保障,養魚人心里也有底了!”
編輯? 何淼? 二審? 朱暉? 三審?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