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竹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來自各個共建單位的志愿者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這時,東區紫嶺小學的畢業生麥梓謙從辦公室內快步走出來。他身著紅色志愿服,手里拎著待發放的資料,見到記者時,略帶靦腆地微微一笑。聊起志愿服務的經歷,他眼神瞬間亮了起來。

小時候慈善萬人行義賣的經歷,在他心中種下了志愿服務的種子。整個小學期間,他先后在多個社區做過志愿服務,還參與過學校組織的老人院、福利院探訪活動。這個暑期,他主要在竹苑社區做志愿者,協助工作人員整理物品、派發宣傳資料、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等。
基孔肯雅熱疫情發生后,他便跟著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發放防疫宣傳單以及滅蚊片。那些印著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預防知識的紙片,被他一張張送到居民手里,同時還不忘反復提醒居民注意防蚊。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清積水,一位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心疼地說:“我好不容易種的花,這水怎么能說倒就倒?”他耐心向老人講解積水容易滋生蚊蟲,進而傳播疫情的道理,老人仍然不理解。后來,身邊有認識的人不幸感染了登革熱,老人才真正明白清理積水的重要性,便主動求助他幫忙倒積水。

竹苑社區拍攝防蚊宣傳視頻時,他自告奮勇要求出鏡,學著視頻博主的風格構思內容。采訪時他掏出手機給記者看,畫面里,他落落大方地介紹著疫情預防的幾大要點。“第一次拍的時候特別緊張,后來越拍越自信。”他笑著回憶。
志愿服務的路上并非一帆風順。一次搬運沉甸甸的礦泉水桶時,他的右手臂突然傳來一陣刺痛,原來是肌肉拉傷了。在簡單包扎休息幾天后,他便快速回到志愿崗位。“這點疼不算什么,被人需要才重要。”麥梓謙語氣堅定地說。
這個暑期,還有很多志愿服務的活動里有他的身影:去獨居老人家中走訪時,他幫忙送去礦泉水和生活用品;社區舉辦音樂節活動,他守在攤位前忙碌地派發音樂相關資料;人居環境整治現場,他和工作人員一起清理老舊小區樓頂的垃圾與泥土。
?“孩子這些年變化很大,以前性子慢熱,做事不夠積極,現在通過志愿活動增加社會閱歷成長了不少,性格變得更加開朗主動。”麥梓謙媽媽欣慰地表示,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麥梓謙不僅收獲了成長,更體會到了責任與擔當的意義。
編輯 袁嬋 ?二審 陳彥 ? 三審?江澤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