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清晨6點,中山市南頭鎮將軍市場的水產區已有了動靜。穿藏青色制服的市場監管員李姐正蹲在攤檔角落,用紙巾吸干泡沫箱底的一汪積水,“張叔,這水看著少,可是蚊子的‘產房’,基孔肯雅熱就是靠它們傳的。”她一邊說,一邊把一張防蚊宣傳貼貼在攤主的操作臺旁。此時,市場入口的電子屏正滾動著“清積水、滅蚊蟲、防疫情”的紅色標語,與遠處消殺人員背著噴霧器走過的身影,共同構成了南頭鎮農貿市場專項防控行動的鮮活圖景。

基孔肯雅熱通過蚊媒傳播,而農貿市場因生鮮攤檔多、潮濕環境常見,成為防控的關鍵戰場。響應省市文件精神及鎮疫情防控指揮部部署,南頭鎮市場監管分局迅速集結力量,在全鎮7個農貿市場打響了一場“清死角、斷蚊源、強意識”的攻堅戰。
“白紋伊蚊叮咬后,最快3天就可能發病,發熱、關節痛都是典型癥狀……”上周三的市場管理方培訓會上,投影儀幕布上的蚊子孳生圖解讓百余位經營者凝神細看。南頭鎮市場監管分局的工作人員拿著解剖過的積水瓶講解:“瓶底這些幼蟲,就是從咱們攤位的排水溝、水桶底長出來的?!边@場培訓不僅講清了危害,更手把手教方法——水產攤如何墊高容器防積水,蔬果攤如何整理紙箱斷孳生,垃圾暫存點怎樣做到“桶滿即清、桶凈無污”。
走進整治后的南頭鎮各大農貿市場,變化撲面而來。以往水產區地面常見的水漬不見了,攤主們都備著吸水拖把,收攤即拖;干貨攤的紙箱不再靠墻堆,而是架在離地30厘米的架子上;公廁門口的保潔員正拿著噴壺消殺。“現在每兩小時查一次,墻縫都噴到,保證無蚊無蠅。”這些變化的背后,是247人次執法力量的持續攻堅:他們分3組對7個市場開展多輪全覆蓋檢查,小到一個倒扣的塑料碗,大到整條排水溝,都納入檢查清單。

據悉,截至8月2日晚,這場行動已交出亮眼“成績單”:218處積水點被一一清除,138個衛生死角(從堆雜物的消防通道到積垢的下水道口)徹底清理,11.5噸垃圾被及時清運,59.1公斤滅蚊藥物精準投放到孳生風險點。更關鍵的是,2185戶商戶的防控意識被喚醒——賣活禽的王嬸現在每天收攤后,會特意把接糞盤沖洗干凈;賣水果的小陳給攤位加裝了防蚊紗網,“以前覺得蚊子煩,現在知道是‘健康隱患’,自己清理才安心?!?/p>
“市場每天早晚兩次消殺,鎮里統一消殺時我們全程配合,消殺記錄都記在這本冊子里。”將軍市場負責人翻開藍色臺賬,上面密密麻麻記著消殺時間、藥物名稱、操作人員,“上周檢查,我們的垃圾暫存點還因為‘桶蓋未蓋嚴’被通報,現在每半小時就去看一次?!边@樣的嚴格,正是為了切斷蚊媒傳播的每一個可能。
“農貿市場連著千家萬戶的‘菜籃子’,這里的防控網織得密不密,直接關系群眾健康?!蹦项^鎮市場監管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專項行動不是一陣風,而是要形成“市場自查+監管督查+商戶自律”的長效機制。如今,在南頭鎮的農貿市場里,攤主互相提醒“別留積水”的聲音多了,主動清理雜物的身影勤了,一張由管理者、經營者、監管者共同編織的“防蚊網”正越收越緊,為阻擊基孔肯雅熱筑牢了最貼近民生的防線。
編輯? 張英? 二審? 曾淑花? 三審? 吳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