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剛漫過南頭鎮的廠房房頂,TCL空調器廠區的消殺人員已踏著露水出發;小欖鎮光陽電器的花圃間,企業黨支部書記庫夕汝仔細地將積水的花盆托盤輕輕翻轉;欖菊集團的物流倉庫前,裝載著驅蚊物資的貨車正緩緩駛出,一場由本土企業主導的全域馳援行動,隨著車輪的轉動鋪展開來……
盛夏的中山,蟬鳴與高溫交織,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兩熱”)疫情防控戰也進入了關鍵時期。作為制造業大市,中山各大企業紛紛響應號召,積極投身防控一線。從廠區車間的精細防控到社區一線的馳援行動,從本土龍頭的專業擔當到商協會的聯動聚力,這份沉淀多年的“制造力”正悄然轉化為守護家園的堅實屏障,書寫著一座城市的擔當與溫度。

經營管理:
從制造到防控的“防疫精度”
從生產車間到防疫現場,中山企業用“制造力”鍛造的精細化、高效化能力,為防控筑起第一道“精度防線”。
小欖鎮的光陽電器,將防控細化到了每一寸空間。走進廠區,綠化帶的積水被及時清理,花盆托盤逐一翻轉倒扣,連飯堂排水槽的殘渣都清理得干干凈凈。“蚊子是病毒載體,多一分細心,健康就多一份保障。”公司行政部副經理陳靜芹介紹,除了每日“指尖防疫課堂”推送防蚊知識,企業還組建專項小組開展“翻盆倒罐”行動,自主購買滅蚊煙霧機替代高價專業服務,每周消殺讓車間蚊子“明顯減少”。

南頭鎮的TCL空調器(中山)有限公司則以“三班聯動”模式刷新防控效率:早班專攻車間設備縫隙,中班清理衛生間茶水間,晚班負責外圍綠化帶,過去七天累計320人次消殺,連大型綠植旁的滅蚊燈、窗戶上的紗簾都成為“標配”。“南頭鎮是我們自己的家,衛生做好了大家才能過得更好。”人力發展部宿環主管劉靜說,企業還組織志愿者參與公共區域清潔宣傳,將防控責任從“廠區內”延伸到“家門外”。

黃圃鎮的新環機電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更是將環保企業的專業素養融入防疫實踐中。除了聘請專業人員對廠區進行藥物消殺,他們為宿舍床鋪統一懸掛的蚊帳、夜間點亮的驅蚊燈,都恰似為員工撐起的“隱形保護傘”。“參加完鎮里的防控會議,群里立刻就分工完畢”,這種高效響應背后,是企業對員工生命健康的深切關懷。
企業擔當:
從保供到捐贈的民生溫度
如果說企業的“自治”筑牢了防疫的“微觀防線”,那么以欖菊日化為代表的本土龍頭企業則以“大愛”之舉,將防控責任延伸至更廣闊的公共空間。
作為有害生物防治領域的“老牌勁旅”,欖菊日化在疫情中展現出“專業+速度”的硬核擔當。7月24日,得知鎮區需集中采購驅蚊產品,集團董事長駱建華當即指示“以最優惠價格供應優質產品”;次日,銷售團隊加班加點,一車車欖菊殺蟲劑火速馳援一線。

“我們不僅送產品,更送技術。”科創中心總監廖國棟說,集團制定的《基孔肯雅熱、登革熱防控現場馳援方案》落地后,專家團隊深入南頭鎮民安社區,從“清除積水容器”到“科學使用蚊香”,手把手教居民防蚊;在公共區域,超低容量噴霧消殺與殺蚊幼劑撒施雙管齊下,用“制造級”專業切斷傳播鏈。
這份專業更體現在對弱勢群體的牽掛里。7月26日,欖菊通過小欖鎮紅十字會捐贈660套防蚊愛心包,覆蓋在冊困難家庭。“我們上門指導使用蚊香、驅蚊劑,就是想為這些家庭織牢防護網。”品牌傳播中心負責人說。從保供應到優服務,從社區到家庭,欖菊用行動證明:制造業的價值,不僅是創造經濟增量,更是守護民生溫度。
商協聚力:
從個體到社會的聯動交響
當個體企業的“微光”匯聚成星河,中山商協會的聯動則讓“制造力”突破單一主體,形成更廣闊的社會合力。
8月1日,南頭鎮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倉庫里,兩批“暖心物資”格外醒目:中山市女企業家協會捐贈的150箱欖菊殺蟲氣霧劑、400袋飛彪殺蟲顆粒劑,堆疊成整齊的“防護墻”;南頭鎮商會婦聯籌集的9600元善款,化作一線人員急需的藿香正氣水與風油精。“我們發動全體會員捐資捐物,后續還將奔赴全市鎮街支持抗疫。”女企業家協會會長張曉玲的話,道出了商協會成員的共識與決心。

翠亨新區(南朗)工商聯(商會)的速度同樣令人贊嘆:半天內30多家會員企業響應,3萬盒蚊香、7000瓶驅蚊液迅速集結,通過街道防控小組精準分配到一線。“我們既倡議企業做好內部防控,又主動對接需求發起捐贈。”工商聯主席盧齊榮說,這些物資不僅補充了一線儲備,更讓“制造力”轉化為“社會凝聚力”。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山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這是中山制造業“硬實力”的體現。而這個夏天,企業與商協會的守望相助,讓“制造力”不再是冰冷的經濟指標,而是守護生命健康的溫度、社會共治的合力與城市精神的傳承。
當制造力與守護力同頻共振,中山正用行動詮釋:一座制造業強市的真正高度,不在于創造了多少經濟數據,而在于能為每一個普通人撐起多少希望與安寧。
編輯 周振捷? 二審 韋多加? 三審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