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10時,在南朗街道網格和大數據事務中心的屏幕上彈出了一條新增工單,南朗街道三名社區網格員迅速出動,來到翠亨大道沿線一處農家院落,向住戶了解情況并征得同意,攜帶積水疏通工具架梯爬上屋頂。不多久,一處積水隱患點就清理完畢。與此同時,系統實時接收到了整治后干凈的屋頂圖片。
記者獲悉,7月25日至30日,翠亨新區(南朗街道)發動干部、黨員、志愿者等5225人次,深入18個村(社區)104個網格和企業,完成排查、宣傳戶數20879戶,清理衛生黑點和死角1085處,翻盆倒罐、清理積水等蚊媒孳生地12551處,清理容易孳生蚊蟲的生活垃圾995噸,累計消殺面積2362萬平方米,帶動全民共同參加環境整治。
無人機巡查助力
“火眼金睛”識別積水隱患點
時間回到9時40分,南朗街道網格和大數據事務中心網格員黃旭燊通過電腦操作一架無人機飛臨翠亨村上空,開展屋頂積水安全隱患巡查。此時,一處農房樓頂積水出現在無人機鏡頭視野范圍。黃旭燊熟練地將無人機狀態設置為懸停,放大畫面判定其確為積水隱患點后,再次操作鏡頭拍下遠、中、近三個景別的照片。“多角度記錄這處積水的四周環境,方便網格員辨識。”黃旭燊一邊說,一邊點擊鼠標瀏覽自動生成的工單。工單上,具體時間、地點和所屬網格等信息一應俱全。

與此同時,積水隱患地點附近的翠亨村003號網格工作人員吳嘉濠掃描工單中的二維碼,進入無人機低空遙感網云平臺,得到積水隱患點的坐標。地圖軟件隨即彈出,生成了前往路線。“工單帶有定位功能,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工單到現場做相應處置。”黃旭燊介紹,處置完畢后,工作人員把處置時和處置完畢后的圖片反饋給平臺,形成完整的處理閉環。

據悉,無人機系統以村(社區)為中心制定自動航線全天候、日常化巡查道路、屋頂等范圍,一旦高清攝像頭捕捉到房屋積水、衛生黑點等易滋生蚊子的情況,中心將通過平臺及時向村(社區)兩委反饋。“以前網格員都靠‘鐵腳板’巡查,如今有無人機幫助發現盲點,快速輕松鎖定問題痛點,通過科技賦能手段減輕網格員的日常工作壓力,總體巡查效率能提升70%-80%以上。”網格員王凱偉笑著說。
記者了解到,南朗街道網絡與大數據事務中心的無人機系統共部署了9套智能基站,每天起飛巡查無人機30-40架次,實現了網格化全覆蓋。
企業、學校、群團
共同筑起“防蚊墻”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翠亨新區(南朗街道)工商聯(商會)主動作為,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向全體會員企業發出防蚊滅蚊倡議,凝聚企業力量共同防疫。
在倡議書里,翠亨新區(南朗街道)工商聯(商會)明確企業在疫情防控中的主體責任,倡議各單位從生產環境整治、員工健康管理等方面入手,扎實開展防控工作。倡議發出后,各會員企業高度重視,迅速結合自身生產經營特點落實防控措施,并將防蚊滅蚊工作融入常態化衛生管理中。
在廣東明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在員工飯堂播放基孔肯雅熱疫情提醒,同時安排工作人員對廠區進行全面的消殺;在鴻利達集團,同樣看到公示欄里張貼了基孔肯雅熱防控指南宣傳海報。這些企業還組織員工學習“兩熱”防控指南,引導員工主動參與環境清理、積水清除等工作,提升員工防控意識。

在文旅領域,南朗街道宣傳和教體文旅辦公室聯合孫中山故里旅游區管理中心,向景區及周邊商戶派發《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倡議書》,指導開展翻盆倒罐清積水及消殺行動,全面保障游客群眾和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教育領域,南朗街道教育和體育事務中心組織各校以家校合作方式,開展“小手拉大手”家庭防蚊滅蚊行動,共度安康暑假。同步加強教育培訓機構監管,確保教學場所蚊媒傳染病防控措施到位。
接下來,翠亨新區(南朗街道)將持續發力,完善常態化防蚊滅蚊機制,進一步落實各項環境整治和消殺工作,通過環境整治、科普宣傳、全民參與“三管齊下”,全力打造健康安全城鄉環境。
編輯 王欣琳? 二審 朱暉 三審 林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