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中山市現代職業技術學校(三鄉校區)的烹飪教室里飄出陣陣鮮香,由香山少年研學社組織的“2025年粵菜小廚神夏令營”正式開營。近30名來自中山各中小學的“小廚神”戴上小格廚師帽、扎緊格子圍裙,在灶臺前化身“小小烹飪家”,開啟一場舌尖上的文化傳承與勞動實踐之旅。

開營儀式剛結束,孩子們便一頭扎進廚藝課堂。“先捏緊蝦頭輕輕一擰,再從背部第三節挑出蝦線……”中國烹飪大師李曉榮手持廚刀,手把手演示油燜大蝦的關鍵步驟。只見他指尖翻飛,蝦線瞬間被拉出,引得圍在灶臺邊的孩子們發出陣陣驚嘆聲。
起初,不少孩子對著還活蹦亂跳的鮮蝦犯怵,但在李曉榮和中式面點高級講師陳燕平的指導下,孩子們漸漸放開手腳。當油燜大蝦在鍋中翻滾,醬香混合著蝦肉的鮮甜在教室彌漫,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觀摩,爭相舉著鍋鏟模仿翻炒。“我要把今天學的菜打包回家!”朗晴小學的歐灝泓拿起飯盒,嘴角還沾著點醬汁,“我媽總說我是‘廚房小白’,這次讓她嘗嘗我做的‘油燜大蝦’!”蔡澤林同學則認真地把調味步驟記在小本子上,“媽媽下班總忙著做飯,等我學會了,以后她就能多休息了。”

在這場為期5天的夏令營里,烹飪課不只是“學做菜”,更是一堂融合文化與勞動的實踐課。孩子們從識別蔥姜蒜、分辨生抽老抽開始,到親手處理食材、調配醬汁,全程參與從選材到出鍋的每個環節。導師李曉榮邊指導邊講解:“粵菜講究‘不時不食’,就像這道油燜大蝦,夏天選蝦要挑殼薄肉嫩的,調味要兼顧鮮香與清爽。”

?“烹飪是文化的活化石。”導師陳燕平指著粵菜文化展板介紹,孩子們不僅能學到廣式煎燜、老火靚湯等經典菜式,還能通過食材搭配了解嶺南飲食文化的內涵,比如食材去腥、著色等環節的講究,都藏著祖輩的生活哲學。此外,課程還融入營養配比知識,讓孩子們在稱量食材時理解“葷素搭配”“少油少鹽”的健康飲食理念。

除了灶臺前的“煙火氣”,夏令營還藏著別樣驚喜。課后,孩子們可以在學校的真草果嶺揮桿,或是在室內模擬球場練習羽毛球,盡情揮灑汗水,釋放活力。
“我們希望通過‘動手做’讓勞動教育真正落地。”香山少年研學社負責人劉嘉濠表示,夏令營自開辦以來便收獲家長好評,今年升級加入“親子廚藝挑戰”“粵菜文化小講堂”等環節,讓孩子在實踐中感受勞動的價值,在烹飪學習中傳承舌尖上的文化。
據悉,本期夏令營將持續至7月11日,結營時孩子們將端出一桌“粵式家宴”,向家長展示五天的學習成果。
編輯 譚華健 ?二審 王欣琳 ? 三審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