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山市先進技術與未來產業對接交流活動在翠亨新區生命科學園舉行。該活動聚焦先進技術與未來產業深入對接,展現中山優良營商環境和產業人才集聚效應,共話產業合作與創新發展。當天上午,生命科學園還同步舉行了香港理工大學中山技術創新研究院揭牌儀式,成為中山深化粵港科技創新合作的又一標志性成果。
技術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
粵港科創合作邁上新臺階
當天,香港理工大學中山技術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揭牌儀式率先舉行。記者了解到,早在2024年7月,中山市人民政府便與香港理工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建研究院。此次揭牌儀式的舉行,意味著雙方合作正式落地,也標志著兩地科技創新合作進入新階段。

據了解,研究院總占地面積1.68萬平方米,位于中山生命科學園4號樓,基礎硬件配套投入超過1億元。未來將聚焦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重點布局新診斷試劑的研發和認證、腫瘤診斷與治療新技術、生物醫學工程、動物流感疫苗研發及相關應用等領域,致力于打造國內一流的高端科技創新平臺。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趙汝恒介紹,研究院是學校在粵港澳大灣區布局的重大品牌項目,中山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樞紐,為研究院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與以往的研究院不同,香港理工大學中山技術創新研究院相較于學術研究,更側重于科研成果的轉化。目前,研究院在香港已積累不少較為成熟的科研項目,部分研究已獲得專利。“我們要把這些專利帶到中山,通過專利授權給不同企業,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進程,助力當地產業升級。”趙汝恒表示,學校也會鼓勵師生和畢業生到中山研究院創業,為當地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在當天的揭幕儀式上,研究院分兩批次與高校以及中山龍頭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趙汝恒介紹,與高校的簽約側重于借助高校強大的基礎研究能力,發展新產業;而與企業簽約則聚焦于將學校和教授的研究成果在企業中落地應用。未來,研究院將采取“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繼續加強與高校的合作,提升基礎研究實力,為產業創新提供源頭活水;另一方面,與企業緊密合作,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實現產學研協同發展,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和科技進步。
對接交流會搭建合作橋梁
多領域專家共話產業創新
當天的先進技術與未來產業對接交流會,吸引了眾多知名企業和高校代表參與。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林偉強詳細介紹了中山產業發展情況,重點推介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光電光學、人工智能等產業政策。來自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及低溫產業的3位資深專家分別作主旨演講,分享前沿技術成果與行業發展趨勢,為參會者帶來一場思想盛宴。

作為受邀嘉賓、低溫醫學領域的資深專家,南科恒普生命科學研究中心公司(武漢醫科所深圳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盧坤,對此次交流會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中山的營商環境與產業政策極具吸引力,他正計劃在中山成立低溫醫學科技公司,引領中國低溫醫學產業邁向新的高度。
盧坤一直在深圳從事研究工作,眼下正面臨低溫醫學產學研轉化的迫切需求。中山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隨著深中通道的通車,他親身體驗到從深圳到中山的便捷,全程僅需不到一個小時。此外,中山在人力成本方面具備明顯優勢,且當地低溫醫學產業已呈現出一定的集聚態勢,這些都為團隊科研成果的轉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對于與中山未來的合作,盧坤表示將聚焦中國低溫醫學在細胞組織器官以及人體保存細胞治療應用等多個關鍵領域,致力于推動細胞產業的引領式發展。他相信,低溫醫學產業在中山必將“大有可為、未來可期” ,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科技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編輯 周振捷? 二審 韋多加? 三審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