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16日下午,中山市慶祝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主題大會在中山市工人文化宮舉行。會上,由中山市殘聯、中山日報社和廣東獅子會中山代表處聯合發起的“中山 + 記者幫辦?助殘微光小店”公益項目正式啟動。未來一段時間,記者將通過報道殘疾人經營的微光小店,傳播殘疾人自強不息的創業故事,為其搭建更加寬廣的社會支持平臺。

近年來,中山通過制定一系列幫扶殘疾人創業就業的政策舉措,推動殘疾人創業就業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涌現了一批自強不息的小店。這些小店或許營業額并不高,或許還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不起眼的小店中,對于許多殘疾人而言,是生計的一種解決之道,是對生活不屈不撓的最好證明。
中山+“記者幫辦”平臺作為中山日報社的品牌民生欄目,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媒的社會責任和擔當,發揮媒體專業優勢幫扶困難群體,先后為近500位困難群眾實現了“微心愿”。在市殘聯指導下,中山+“記者幫辦”平臺將走進這批微光小店,用溫暖的筆觸講好小店的創業故事,為其鏈接更多資源支持。

來自東區的張王芳從小腰椎側彎,不可以久站,生活很是艱難。“在最艱難的時候我也曾經想過輕生。后來很多人都在幫助我,我嘗試著學習烘焙。2019年,開了這家面包烘焙店,現在基本解決了自己和孩子的生活保障。”張王芳說,有了大家幫助,她找到了生活的動力。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習、虛心求教,現在的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揉出了生活的甜。“我要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向命運低頭。”張王芳如是說。?
無獨有偶,在黃圃鎮,19年前,一場事故導致鄒亮兒全身90%深度燒傷。但她從未放棄過對生活的信心。2007年,還在康復中的鄒亮兒就開始嘗試開網店賣衣服,后來又開過餐廳、擺過地攤、開過服裝店。熱愛公益的她還是一名資深志愿者。“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這些年,真的非常不容易。5年前,我開了現在這家潮食私房菜,終于有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故事,影響更多的人,讓大家勇敢地面對生活的變故,傳播社會正能量。”
“在中山,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中山+“記者幫辦”欄目負責人表示,本欄目將于5月18日全國助殘日當天推出首個微光小店暖心報道,希望通過“媒體宣傳+資源賦能”雙管齊下,讓這些承載夢想的小店煥發生機、人氣興旺,成為殘疾人穩定增收的保障,也希望廣大市民平時多多關注殘疾人的創業小店,共同營造更加濃厚的扶殘助殘氛圍,擦亮文明中山的金字招牌。
編輯? 陳雪琴 二審韋多加? ?三審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