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記者在位于五桂山街道的中山立達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達公司”)園區里,看到一輛輛貨車整裝待發,即將前往深圳鹽田港口,而后奔赴美國、南美、歐洲、東南亞等地。公司董事長羅云介紹:“今天共有三個貨柜的床墊要發走,我們在海外是通過網絡平臺銷售,與消費者直接對接,幾乎每天都賣斷貨。”

組建一支200多人的跨境電商團隊
立達公司的床墊生產車間里,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智能生產線設備有序運轉,大而厚的海綿墊經過自動生產線裁成不同型號的床墊,由傳送帶平穩輸送,經過壓縮、包裝、壓跺等程序堆放到倉庫里,工人再進行最后的搬運整理。在這里,每天約有3000張海綿床墊被生產出來,源源不斷地送往市場。
“立達產品的主要市場是海外。每天至少有三個貨柜,從中山出口銷往海外各地。目前我們在各大境外線上平臺上的訂單不降反增,甚至是年前出貨量的三四倍之多。”看著眼前飛速運轉的自動化生產線,羅云介紹說:“現在的自動化生產程度是90%,封箱包裝這個環節的自動化設計我們還不太滿意,還在構思優化中,如果全部實現自動化,公司產能還會進一步突破,可以滿足廣闊的市場需求。”
從1997年在中山開工廠做海綿材料起家,到去年8月來到五桂山街道發展,羅云帶領立達公司不斷成長。“我們在中山五桂山、阜沙,佛山、江門鶴山都有工廠,五桂山這邊主要是做海綿床墊。”羅云說,近兩年來,海綿床墊按照傳統外貿的路徑,壓力重重,必然要找到一條出口的新路。
早在去年七八月,羅云便著手組建一支200多人的跨境電商團隊,直面海外市場龐大需求與國際貿易潛在風險。跨境電商團隊在廣州和深圳,為海綿床墊的出口開拓跨境電商出路。

多品牌“抱團”拓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羅云組建的跨境電商團隊不僅銷售自家產品,還整合聯速·立達智能制造園的其他商家產品一同銷售,幫助其他外貿企業拓寬了銷售品類與渠道。目前,團隊正積極打造獨立網站,未來消費者可通過小程序便捷下單,進一步提升銷售自主性與消費體驗。在品牌策略上,立達公司申請了20多個自主品牌用于海外銷售。這種多品牌分散策略,有效分散了貿易風險,規避了單一品牌在關稅戰等貿易摩擦中可能遭受的集中打擊。
“如今,從A端床墊的智能制造到打通出口貿易路徑,再到跨境電商超20個床墊品牌運營,我們已經走出了‘床墊廠家直銷+跨境電商’的路徑。”羅云意識到,品牌要想活得長久,還是要將銷售渠道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立達公司董事長助理封世華說,公司很早就布局C端,對于消費者來說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對于公司在物流方面,雖面臨海運物流費用高、網絡銷售平臺抽成等情況,但通過成本優化與產能提升,仍保證了一定利潤空間。
在床墊生產及跨境電商領域持續深耕,讓立達公司在行業中逐漸站穩腳跟。羅云表示,目前產能仍在優化提升,今年第一季度已經售出十幾萬張床墊了,預計今年營收超過3億元。
展望未來,羅云信心很足:“隨著全球健康意識的提升,未來的床墊消費市場很大,我們將繼續增加優化生產線,開拓海內外銷售渠道,爭取5年內將公司年產能突破1000萬張。”
【統籌】查九星 張房耿 徐鈞鉆
編輯 王欣琳? 二審 魏靜文? 三審 查九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