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岐水清流·樂活中山”——2025年小欖鎮“欖菊杯”五人龍舟邀請賽在小欖鎮激情開賽,吸引了來自全市各鎮街38支隊伍參賽。此次賽事途經水域兩岸,沿途觀眾或倚欄遠眺,或沿岸而坐,吶喊助威聲此起彼伏,與飛濺的浪花、飛馳的龍舟共同勾勒出一幅小欖人“盼水、親水、樂水”的生動圖景。

38支隊伍展開約22公里的往返競逐
當天上午11時許,38支隊伍在小欖水道一字排開,蓄勢待發。隨著一聲令下,龍舟如離弦之箭,破浪前行。五人一隊的選手們揮槳奮進,默契配合,水花飛濺中盡顯力量與速度。隨后,各參賽隊伍途經沙口水閘進入內河涌,在沙口大涌、下基涌、三丫涌等水域,展開約22公里、歷時2小時的往返競逐。

龍舟競渡是小欖傳統水上體育競技活動,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小欖賽龍艇更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次賽事共吸引19支小欖本鎮和19支外鎮街龍舟隊伍參賽,不僅是速度與力量的比拼,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更成為小欖水環境治理成果展示的舞臺。
“隨著治水攻堅戰深入推進,小欖鎮水環境得到顯著提升,干凈、清澈的水質更符合我們印象里水清岸綠的面貌。”小欖鎮益隆村民居委會龍舟代表隊領隊吳耀榮激動地說,作為常年都在水上訓練的龍舟人,他見證了小欖水質的蛻變,感嘆如今水清景美,參賽心情格外暢快。
清澈潔凈的河道增加了賽事的吸引力。據賽事主辦方透露,賽事原計劃接納30支隊伍,因報名情況踴躍,參賽隊伍一再擴容至38支。“我們已經連續多年參加小欖鎮龍舟賽,今年也是毫不猶豫地報名了。”小欖雷霆汽車工貿隊隊長朱文念在賽前表示,水質提升讓比賽體驗更佳,隊員們士氣高漲,期待在此次賽事中再創佳績。
好的水質是水上運動開展的重要前提。近年來,小欖鎮持續推進未達標水體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住宅小區雨污分流、工業企業雨污分流改造、魚塘尾水治理、城市面源治理等六大治污工程。目前,小欖鎮未達標水體整治工程42條河涌已全部進場施工,截至今年3月,累計完成新建截污管網超255公里,通水管網約220公里,通水率約86%,“六污同治”正推動小欖水環境走向根本性改善。
市民點贊:水清岸綠觀龍舟競渡
別有一番風味
水面上,選手們奮力揮槳;河岸邊,觀眾熱情高漲,吶喊聲、掌聲交織成一片。為了更好地觀看比賽,各鎮街市民乃至市外游客,早早占據有利位置翹首以待,更有周邊居民從家中搬出桌椅,備上茶水點心,一邊享受美食,一邊為選手加油助威。

“聽說‘五一’期間小欖要辦龍舟賽,我們就決定不外出了,想好好感受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來自小欖鎮竹源社區的吳女士表示,作為土生土長的小欖人,深知龍舟賽是傳承百年的傳統符號,現場沸騰的人潮、飛馳的龍舟與清澈的河道交織出的生動畫面,也讓她倍感震撼。
盡管活動當天細雨綿綿,觀眾的熱情絲毫未減。康連霞帶著女兒從中山城區驅車趕來觀賽,她說:“小欖河涌水質清澈,岸邊綠樹成蔭,在這樣的環境下觀賽別有一番風味。”從河南來中山定居10余年,康連霞和女兒首次如此近距離地觀看龍舟賽,對水鄉生態的治理成果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生命力贊不絕口。
據悉,為讓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菊城”魅力,小欖鎮以龍舟賽為核心,在“五一”期間以“水陸聯動”的形式打造全民歡樂盛宴。同時,小欖鎮同步配套一系列藝術展覽與互動體驗,從飽含藝術韻味的攝影、書畫作品展覽,到趣味橫生的手工與游園活動,為市民游客串聯起自然、文化與味蕾的多重體驗。
編輯 陳家浩? 二審 朱暉? 三審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