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來看病,最頭疼的就是找車位,排隊半小時是常事。現在新停車場建好了,停車方便多了!”4月27日,市民李女士從中山市黃圃人民醫院(以下簡稱“黃圃人民醫院”)門診部就醫完畢,掃碼取車駛離時,不禁感嘆道。
這一可喜變化,得益于市紀委監委持續深化監督力度,緊盯黃圃人民醫院就醫群眾“停車難”問題,督促黃圃鎮黨委扛起主體責任,與相關職能部門聯動發力,切切實實“解民憂、辦實事”的生動實踐。
停車難?
醫院服務高質量發展“攔路虎”
據悉,黃圃人民醫院始建于1951年,坐落在黃圃鎮舊城區,占地面積近32畝,于2022年8月與中山市人民醫院建設為緊密型醫聯體后,就醫人數不斷增加,停車位總量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就醫需求。醫院年接診量約200萬人次,日均5500人次,高峰期達7300人次。每到就診高峰,醫院正門便堵得水泄不通,不少群眾不得不提前兩小時出門,就怕耽誤就診。

黃圃鎮紀委工作人員介紹,“開展日常監督工作時發現,黃圃人民醫院地處鎮內舊城區,附近有兩所學校,人流量巨大。專項整治前,舊城區道路狹窄,車位稀缺,進醫院的車輛必須排隊,極易造成擁堵,嚴重影響群眾的出行和就診。”群眾對此怨聲載道。
“醫院若想擴建停車場,最大的難點是位于醫院臨近的黃圃鎮龍安街47號地塊。”黃圃鎮城市更新和建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剖析,該地塊原是國有工業用地,2002年被公開拍賣后,三名競得人把使用權分租給多家單位,用以經營校外托管培訓中心和盈利性停車場,導致整個片區交通亂成“一鍋粥”。停車難問題愈發嚴重,成了嚴重制約黃圃人民醫院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攔路虎”。
解民憂
多部門協同打出“組合拳”
“小車位”關系著“大民生”。2023年底,十五屆市委醫療系統專項巡察啟動,市委巡察組對中山市黃圃人民醫院黨委開展巡察。市委巡察組掌握相關情況后,立即將黃圃人民醫院群眾看病“停車難”問題作為立行立改事項移交給黃圃鎮黨委。市紀委監委迅速行動,督促黃圃鎮黨委積極協調,多部門聯動,把解決“停車難”問題作為專項整治重點工作,全程跟進、嚴格監督。

市紀委監委持續發力,在黃圃鎮黨委的重視下,各部門擰成一股繩,展開兵團式作戰。經過三個多月艱難的談判,黃圃鎮黨委終于和競得人就土地收回補償達成一致,簽訂協議,并依法拆除醫院附近違法建筑400平方米,回收低效工業用地4628.86平方米,競得人迅速騰空房地產,將該地塊交付給黃圃鎮公有資產事務中心管理。隨后,市紀委監委堅持監督落實,黃圃鎮黨委投入85萬元用于新建停車場。施工人員爭分奪秒鋪設瀝青、改造排水、安裝路燈。
2024年,黃圃人民醫院停車場改造完成后,新增汽車停車位201個,同時,醫院還積極跟轄區村居溝通,租用醫院后山永平公園旁邊地塊,用作摩托車停車場,增加了270個摩托車停車位。至此,黃圃人民醫院停車場的停車位數量由原來的146個增加到347個,增加了一倍多,摩托車停車位880個,基本滿足就醫群眾停車需求,讓“停車難”變成了“放心停”。
找車位
從“半個鐘”到“5分鐘”的轉變
新停車場投入使用后,群眾切身感到暖心新變化,“曾經出入都會堵車,現在開車過來太方便了!”剛帶著父親就診的張先生笑著說,“新停車場車位充足,標識清楚,看病還可以減免停車費,幾秒鐘就能找到空位。繳費也支持掃碼支付,整個過程不到5分鐘。”像張先生一樣,許多患者家屬紛紛為這項民生工程豎起大拇指。

查看黃圃人民醫院統計數據,變化同樣顯著。目前該醫院日均車流量約4800—5000輛,比原來增加50—60%;醫院日均門診人次比同期增加22.3%,醫療服務能力提升18.4%;2025年2月門診滿意度達到94%,停車難的投訴為0。就連醫院的醫務人員也受益,“過去為了給病人騰車位,我們都不敢停在醫院,現在車位多了,醫生回院會診或做急診手術也有車位可停。”黃圃人民醫院醫務人員笑著說。
編輯 陳雪琴 二審 韋多加? 三審 蘇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