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產品有缺陷,一般靠肉眼去發現,但是肉眼會疲勞,而且鉆石、珍珠等產品,肉眼根本就無法檢測。如今依靠人工智能,從航天飛機上的黃金元器件,到農田里的雜草,都可以輕松一鍵解決。這就是廣東西尼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西尼科技”)在視覺檢測領域開辟“精度革命”帶來的效果。
走進位于坦洲鎮潭隆北路132號的西尼科技園,只見車間內一排排白色的檢測機器整裝待發,就像一行行即將出征的列兵,實際上它們可不是普通士兵,而是無所不能檢的神兵利器,等待著發往世界各地工廠去發揮它們的威力。

“在它們面前,萬物可檢測”,“西尼科技”業務經理陳明自豪地告訴記者,作為專業機器視覺解決方案供應商,“西尼科技”引進德國seeney視覺系統、軟件算法、傳感器和工業讀碼器技術,并經過多年自主研發創新,成功地為國內外磁芯、晶片、IC、電感等電子元器件的巨頭公司提供視覺智能檢測選別的全面解決方案。
“作為一家專注于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的公司,‘西尼科技’致力于將人工智能應用于各個行業,依托自主研發和創新體系優勢,攻克了各類產品的劃痕、裂紋、污點、崩缺等外觀缺陷選別難題,為眾多電子元器件提供個性化視覺檢測選別的優質解決方案,從而大大提高產品質量,降低人工成本,協助客戶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獲得重要優勢。”陳明舉例說,過去檢測都要靠人工,但人會視覺疲勞,一旦有缺陷的產品當作良品裝進手機,這部手機就要作廢,“我們公司自主研發的設備具備暗裂識別檢測技術,檢測精度達到3微米,相當于頭發絲的1/30,漏檢率低至萬分之五。使用我們的產品,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除了精度,還有效率。陳明舉例說,檢測時間長了,工人就會出現視覺疲勞,所以要三班倒,而且檢測的時候還要保證亮度,而使用他們公司產品,這些問題就不是問題,“首先機器不會累,可以24小時不間斷作業,還可以在黑暗中作業,其次是檢測效率更高,是人工無法比擬的。比如電容產品,機器一分鐘可以檢測12000顆,一秒鐘200個,這是肉眼無論如何都無法做到的;再比如,過去人工檢測完了要報表,要一個一個敲數字,這個過程有時候需要數天時間,最長的要一周,這期間會導致問題無法馬上發現糾正,就會繼續生產有缺陷的產品;如果使用我們的設備,良率、不良率、產品品類等數據報表會自動即時生成,問題馬上發現,立即糾正,為后續的維修和處理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毫無疑問,這提高了產品質量,增加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陳明坦言,精度檢測領域過去被歐美巨頭壟斷,國內公司一般只能制造精度不高的機器,完全淪為配角。面對國際巨頭的競爭壓力,“西尼科技”不惜從世界各地重金挖掘人才,組建研發團隊,終于在精度檢測領域贏得一席之地,“我們帶著自主研發的整板檢測設備親自趕赴日韓工廠實測,結果一舉打敗日韓競品,當場拿下意向訂單,并占領了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市場,接下來公司將向歐美市場發力,而在國內我們公司產品已經在工業領域站穩腳跟,比如肇慶一家公司一次就訂購了我們400臺機器,下一步我們將在醫療領域發力。”
“我們不做‘大而全’,只聚焦毫米級精度的‘視覺診斷’。”陳明說,這種“專科醫生”定位讓西尼在細分市場站穩腳跟。
編輯 陳雪琴 二審 朱暉 三審 蘇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