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午后,中山市翠亨新區環島路上,一支自行車隊正冒著31℃的高溫,以每小時30多公里的速度疾馳。為達到訓練強度,運動員需連續騎行4至5個小時。為備戰即將于5月底舉行的廣東省青少年自行車(公路)錦標賽,這樣的訓練強度已成為中山市體育運動學校自行車隊的訓練日常。

隨著新一輪賽季的臨近,一系列省級青少年錦標賽即將開啟。為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市體校開啟了高強度的模擬實戰式備戰模式,市體校自行車、田徑、游泳、武術、散打、體操等17個項目的千余名運動員,以時不我待的態度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備賽集訓當中。
“頂住!最后兩公里!”教練劉巖的喊聲穿透熱浪,在他護送下,自行車隊隊員們進入沖刺路段。“速度和耐力是自行車運動員最核心的競爭力,尤其是在沖刺階段。”他表示,高速騎行帶來的摔車、碰撞等意外事件時有發生,會給選手們的身體和競技心理帶來巨大壓力。

中山體校自行車隊選擇的訓練公路主要在翠山公路段,環島路為新近嘗試的訓練路段。在公路自行車團練中,騎手之間的剮蹭和碰撞是最常見的風險,其次就是往來車輛蘊含的交通風險。“團訓是對運動員速度與耐力的雙重鍛煉,不僅考驗著選手的身體素質,更考驗著他們的意志品質和比賽中的戰術智慧。”劉巖表示,科學安排訓練,是隊員們提升速度和耐力的關鍵。
從基礎體能訓練到專項技術打磨,從力量爆發到耐力持久,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設計和嚴格執行。此外,自行車隊還會通過模擬比賽、數據分析等手段,不斷優化隊伍訓練計劃,確保在比賽中發揮出最佳狀態。

據自行車隊領隊劉紅麗介紹,臨近比賽,自行車隊的日常訓練時間安排更為緊湊,訓練內容主要是大量的體能訓練和專項訓練。一周有近五次的實戰路況訓練,時間主要安排在午后公路上車輛較少時進行,全程騎行十余公里,耗時4到5個小時,通常要繞多圈。
“我今年是希望能把自己的最好成績8分10秒,提升到7分多鐘。”來自體校初二年級的陳梓暚是女隊乙組的種子選手和主力隊員,二年級開始練習自行車項目的她,在2023年廣東省青少年自行車(公路)錦標賽中,與隊友李淑娟、黃梓晴、梁金盈一起獲得過女子乙組公路10km團體計時賽的冠軍。

隊員李淑娟,今年剛晉升入甲組,備戰的這段時間,對她來說最大的挑戰便是克服成長發育帶來的體能波動。同時,她還要適應更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節奏。“甲組比賽項目距離翻倍了,挑戰難度更大了。”面對新的挑戰她希望能快速找回專注力,爭取在甲組比賽中來個漂亮首秀。
高一年級的朱澳,是自行車男隊隊長。2022年才開始專業自行車訓練的他,有著非常扎實的個人技術基礎。他與團隊連續兩年拿下過廣東省青少年自行車(公路)錦標賽20km團體計時賽的冠軍,并在錦標賽的個人計時賽項目中連續兩年奪得亞軍。“作為隊長我就要以身作則,在隊友頂不住時頂上去,帶領團隊取得好成績。”他表示。

同為男隊甲組隊員的劉雨翰今年是最后一次代表學校參加省級錦標賽,他每天的訓練都格外刻苦,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和體能。“今年我不僅有個人計時項目,還有團體賽和大組賽,希望能在這次比賽中不留遺憾,為學校為中山取得好成績。”
自行車隊運動員們奮力拼搏、傾力備戰,是中山體校眾多運動員的縮影。在市體校的各個訓練場地,無論是田徑場上的奔跑跳躍,還是游泳池中的劈波斬浪,或是武術散打館內的激烈對抗,運動員們都在用自己的汗水和堅持,書寫著屬于自己的青春奮斗篇章。

備戰越到最后,越考驗團隊的韌性和智慧。中山市體育運動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黃建鋒表示,學校對自行車等重點項目寄予厚望,盡管面臨場地限制,但仍在努力為運動員創造良好的訓練條件,鼓勵他們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堅定的信心。同時,學校還積極協調各方資源,為運動員們提供科學的營養補給和心理輔導,確保他們在高強度的訓練中能夠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他希望全體運動員能夠珍惜每一次比賽的機會,發揚拼搏精神,在未來的賽場上創造更加輝煌的成績。
編輯 陳雪琴 二審曾淑花 三審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