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的珠江口春光明媚,中山市橫欄鎮的炬勝燈飾車間里,一盞盞即將飄洋過海的鏡前燈在檢測臺上投下柔和的光。總經理江順圓的手機突然響起,美國客戶的越洋電話帶來100多萬美元的新訂單,這個不到百人的企業,今年以來對外出口增長10%,用閃爍的燈影勾勒出中國制造業精耕細作的韌性圖譜。
在0.1%的市場里種出參天大樹
當同行在燈具市場的紅海中廝殺時,炬勝選擇了一片僅占行業0.1%份額的“鹽堿地”——鏡前燈。這個常被忽視的細分領域,在江順圓眼中卻是一片藍海:“美國浴室比臥室還大,鏡前燈是剛需,而我們要做的,是讓每盞燈都成為不可替代的存在。”

車間里,一款售價59美元的鏡前燈正在組裝,兩根螺絲即可完成安裝的設計,暗合著美式家裝的實用哲學。更關鍵的是,炬勝在這個小品類里筑起了專利護城河:國內200多項專利、美國100項、歐盟數十項,18個國家的品牌注冊,讓模仿者望而卻步。
“我們的產品要賣10年,從2017年推出的經典款,8年里歷經37次迭代,連螺絲孔的位置都經過上百次測試。”江順圓拿起一盞壁燈,金屬表面的拋光紋理細膩如膚質,這是即將上市的智能壁畫燈,79美元的售價背后,是12道手工工序與3項發明專利的疊加。
以品質取勝的“不可替代”密碼
美國實驗室里,一盞炬勝壁燈正在接受鹽霧測試,48小時的高濕度侵蝕后,金屬支架依然锃亮如新。這樣的嚴苛檢驗,讓美國銷售商在近段時間依然繼續追加訂單。

江順圓翻開產品檢驗報告,每盞燈都有獨立編號的“出生證明”,從光譜數據到抗沖擊參數一應俱全——品質便是“不可替代”的密碼。
更深刻的護城河藏在產業鏈里。3萬平方米的廠區內,數控五金、注塑、亞克力等6大車間環環相扣,連一顆螺絲都實現自主生產。當同行依賴外協時,炬勝的垂直整合能力讓成本可控度提升40%,而智能化改造更是按下快進鍵:5月底即將到位的全自動拋光機器人,將把人工誤差控制在0.01毫米以內。

“別人做的是產品,我們做的是體系。”江順圓指著實驗室里的EMC測試儀,這套百萬級設備讓產品一次性通過UL認證,而認證周期比同行縮短60天。
跨境電商幕后的“隱形燈塔”
在亞馬遜平臺,“JUSHENG”鏡前燈穩居類目第一,更多時候,炬勝是200多家跨境電商的“幕后英雄”。

2013年就布局的跨境基因,讓他們提前十年吃透海外零售規則:區域保護機制避免價格混戰,智能倉儲系統讓補貨周期壓縮至7天,而針對北美市場的ETL 與 UL 認證,更是撬開高端市場的鑰匙。“2024年我們工廠直接對外出口超過了1000萬美元,通過其他跨境電商出口的也達到了六七千萬元人民幣。”江順圓介紹。
采訪中,一位加拿大采購商正在驗貨區仔細比對樣品,她坦言:“在燈具這個傳統行業,炬勝的研發速度讓人震驚,每年推出50款新品,從創意到量產只需3個月。”這種快速響應能力,源自30人研發團隊對全球家居趨勢的深度洞察——當北歐風盛行時,他們推出極簡線條的鋁制鏡前燈;發現美式鄉村復古潮,立即研發做舊銅質壁燈。
“我們不是在賣產品,而是在定義細分領域的生活方式。”江順圓展示著正在測試的語音控制壁畫燈,這款即將突破100美元售價的新品,正試圖重新定義高端照明的價值坐標。
隱形冠軍的“慢哲學”
廠房外,“為客戶做一盞好燈”的標語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這個員工不足百人的企業,用15年時間印證著一個樸素真理:在制造業的賽場上,速度不是唯一的標尺,深度才是永恒的競爭力。當同行追逐多元化時,炬勝在鏡前燈、壁燈等“小而美”的賽道上深挖150米,讓每個產品都成為“細分市場的登月計劃”。

這種專注的力量,讓產品成為客戶供應鏈中的“必需選項”,當技術積累轉化為不可替代的優勢,短期的成本沖擊終將被長期價值稀釋。正如江順圓常說的:“我們做的不是燈具,而是讓每個家庭在鏡前遇見更好的自己。”這種對產品本質的執著,讓炬勝在全球照明產業的版圖上,悄然點亮了屬于中國智造的璀璨星芒。
暮色中,滿載燈具的集裝箱駛向深圳港,箱體內的每盞燈都在等待照亮萬里之外的浴室鏡前。這束跨越重洋的光,不僅照亮了異國的梳妝臺,更照亮了中國制造業的前行之路:在細分市場深耕,于細微處創新,用專注對抗浮躁,以品質贏得尊重——這,或許就是隱形冠軍們最動人的生存哲學。
編輯? 張英? 二審? 魏靜文? 三審?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