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至30日,由中山日報社、中山廣播電視臺骨干記者組成的“挺起‘產業脊梁’——中山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型深調研采訪團隊深入四川省成都市,對當地老舊街區改造項目開展調研,學習成都從硬件設施到服務功能的系統性改造思路,以及在多業權街區統一運營方面的成功實踐,為中山打造孫文西路步行街、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供借鑒思路。
在創新驅動、價值延伸和生態協同的發展路徑下,文旅產業正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經濟屬性與文化屬性深度融合的“催化劑”。作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文旅產業憑借低能耗、高附加值、強帶動性的特點,在拉動消費、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持續為國民經濟注入新動能。
在這一背景下,成都通過特色街區的創新實踐,為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生動樣本。成都太古里將歷史文化與現代商業巧妙結合,在保留傳統街巷格局的同時,通過現代建筑設計和商業運營模式,打造出兼具傳統韻味與時尚氣息的文旅商業地標,吸引了大量游客與消費者,成為城市文旅融合的標桿。
同樣煥發新生的還有玉林路街區。通過整體規劃與業態升級,這條曾因設施老化、業態陳舊而逐漸衰落的街道,如今已轉型為極具特色的品牌街區。新業態的引入與街區文化的挖掘,讓老街重獲生機,展現了文旅產業在推動城市更新與消費升級中的強大潛力。
記者在調研中感受到,文旅產業的創新融合發展,不僅能夠激活城市空間,還能延伸產業鏈價值,促進生態協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引擎。未來,隨著更多創新模式的探索,文旅產業有望進一步發揮其支柱性作用,推動文化與經濟的雙贏發展。
當前,孫中山故居片區、孫文西路步行街片區改造提升工程與香山古城活化工程齊頭并進,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實現歷史文脈的當代表達。今年春節期間,煥新亮相的孫文西路步行街以沉浸式文旅體驗交出了亮眼答卷,單日客流量突破10萬人次,非遺市集、實景演藝等30余項活動展現“老城新生”的獨特魅力。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及“11138”文旅發展大格局——圍繞1個香山古城核心,打造10大文旅旗艦項目,培育100個文旅消費場景,建設3條特色文旅廊道,推出8大主題精品線路。這一系統工程的實施,旨在通過“繡花功夫”活化歷史街區,將山水稟賦轉化為發展動能,讓“人間煙火氣”與“灣區好生活”相得益彰,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良性循環。
接下來,記者團隊將整合提煉成都的創新經驗,為中山老舊街區改造與文旅融合發展提供更多可借鑒的思路與經驗,助力中山打造更具特色與活力的城市文化名片,推動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詳細內容留意后續中山日報、中山+、中山廣播電視臺的相關報道)。?
編輯 陳雪琴 二審 曾淑花 三審 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