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治理,關乎城市可持續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命題,是沉甸甸的政治責任,是民生福祉。過去三年來,中山以最堅決態度、最大決心、最有力措施打響這場翻身仗。新鮮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山將“全面開啟美麗河湖保護建設新征程,大力實施‘十大工程’?!贝怼⑽瘑T們在為中山取得的治水成果深受鼓舞、倍感振奮的同時,也就如何做好水治理“下半場”工作紛紛建言獻策。
水美興業
激活“水經濟”賦能鄉村振興
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中山各鎮街深刻認識到守護生態底色的重要性。三年“治水”,通過科學規劃和有效管理,中山讓一條條清澈的河流成為城市的一道道亮麗風景線。在此基礎上,不少鎮街在計劃積極培育“水經濟”,利用豐富的水資源優勢,發展水上旅游、水上運動等產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水產業鏈。
“在治水工作中,南朗街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下一步在保護治水成果的同時,將進一步推進水岸建設,努力發展‘水經濟’?!笔腥舜蟠恚浜嘈聟^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南朗街道黨工委書記羅綺冬表示,在生態價值轉化方面,南朗街道正積極繪制一幅“水岸共生”的新圖景,不僅致力于提升水域的生態與經濟效益,而且通過科學規劃,將自然景觀與人文元素巧妙融合。計劃在水岸邊增設休閑設施,如親水平臺、觀景步道等,為市民提供親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空間。此外,還將考慮在水域周邊布局特色餐飲、購物等服務業態,形成集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水經濟”產業鏈,為南朗街道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市政協委員、民眾街道黨工委委員陳小勇表示,中山是典型嶺南水鄉,要繼續做好治水這篇大文章,成為“百千萬工程”的示范引領,要從水污染“治理”向水環境“自理”轉變,建設美麗河湖、發展水經濟。一方面,要以排水單元達標建設為抓手,持續鞏固和提升河湖水生態環境治理,治理一片成效一片。另一方面,要以“水+文化”“水+體育”為引領,深度挖掘南朗、民眾、橫欄等水資源,開發水上民宿、水上運動,打造具有中山特色的水休閑旅游線路。同時,要推進政策創新,探索河道經營權、取水權試點改革,形成發展水經濟的組合拳。
?這一提法也得到許多農村基層干部的響應,市人大代表、民眾街道群安村黨總支部書記謝洪威表示,三年治水攻堅戰為中山水生態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應持續深化河湖治理,確保水環境長治久清,傳承嶺南水鄉之美。接下來,群安村將借助美麗的水環境,構建文旅項目發展體系。依托村內河涌水網生態、千畝連片稻田景觀和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打造精品旅游路線,加速推進周邊區域聯動發展。同時,持續深化招商引資,重點培育“農業+文旅”新業態,推動“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
南頭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陳飛國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堅定不移地以水清岸綠為目標,對這項民生工程采取持續攻堅的態度,集中全鎮之力,確保從工程建設到岸上截污、管網建設、管網完善提升等各項工作同步推進。最終目標是實現一灣碧水,美麗河湖,將這項民生工程抓實、抓細,確保每一項工作都落到實處?!?/p>
科技賦能
AI與大數據助力“長治久清”
“今后如何提前謀劃、統籌布局、齊抓共管,做好水資源治理這一命題,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思考?!笔腥舜蟠韯⒄捞岢隽恕蛾P于進一步優化水資源治理,共建共享水資源友好型城市的建議》,他建議依托AI與大數據技術,構建“監測—分析—決策”全鏈條治理體系,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一方面,通過搭建水資源智能分析中樞,整合水務、環保、氣象等多源數據,構建全市統一的水資源分析平臺。利用AI的數據挖掘與分析能力,動態解析水質變化規律、污染擴散路徑及供需矛盾,并生成實時預警與治理建議。另一方面,針對中山因潮汐影響產生的“咸潮”現象,劉正欣提出利用AI模型分析潮汐周期、上游來水流量及咸潮入侵規律,和地下空間交錯施工情況等關鍵要素。科學預測咸潮發生的時間和范圍,制定針對性的應急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對居民生活用水的影響。

劉正欣表示,水資源治理涉及多個部門和地區,如何實現信息共享與高效協作是關鍵。他建議構建市—鎮—村居三級及橫向主管部門協同機制,從“多規合一”入手,將水務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有機銜接,在項目前期開展全方位空間論證,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同時,借鑒深圳市“多規合一”信息平臺的經驗,搭建中山市的治理信息共享平臺。要求有條件的工程在立項階段同步上傳管網、通信、電力等地下空間交叉施工方案,并對存量水資源治理(改造)工程項目進行全過程監管,避免因信息壁壘造成的反復開挖和進度滯后問題。
?“ 水資源治理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激發市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形成全社會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眲⒄澜ㄗh通過多維度宣傳平臺,向市民科普水污染治理的必要性、緊迫性及取得的成效,爭取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同時,廣泛開展節水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節水意識,減少無意識亂排污行為。他還提出可試行“雙河長制”,借鑒浙江省“五水共治”的經驗,針對重點河涌嘗試招募民間河長,動員全民參與治水護水,監督解決難點問題,開創水資源共治共建共享新局面。
機制創新
探索“藍色循環”與多元共治
今年“兩會”,民進市委會帶來了集體提案——《關于打造我市“藍色循環”有效治理水體塑料廢棄物的建議》。市政協常委肖偉作為代表介紹,中山深入推進“治水”攻堅戰,成效顯著,如今已全面開啟美麗河湖保護建設的新征程,對此應提高對水體垃圾尤其是水體塑料廢棄物治理的關注,“引入‘藍色循環’理念,做好水體塑料廢棄物的回收與利用,既能有效治理中山河涌及近岸海域的塑料污染物,又能助力循環經濟發展,對美麗河湖保護建設意義重大?!?/p>
?肖偉表示,目前中山水體塑料廢棄物治理存在產生量龐大、清理難度大、社會化參與不足、未實現循環利用等困點難點。民進市委會建議,隨著治水攻堅的持續推進,管網、污水廠等工程建設逐步進入收尾階段,中山美麗河湖保護建設工作重點應該轉向污染源頭管控、管網日常維護、水體垃圾清理、河涌保潔等管理層面。一方面,要加大水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減少水體廢棄物產生;另一方面,需加強部門聯動,完善政策法規及監督考核機制,充分發揮“河長制”作用,加強對沿岸廠企、商鋪、食店、民居以及船舶使用者的教育與監管,及時發現并清理水體垃圾,提升水岸整體風貌。
構建多元化治理機制不可或缺。民進市委會建議,美麗河湖保護建設要實現從政府單一治理到多元可持續治理的轉變。一方面,財政要保障河涌和近岸海域治理的必要能力建設投入;另一方面,要著重激發社會力量參與,在源頭管控、水中收集、分類轉運、終端處理等各個環節,鼓勵企業與公眾積極參與。鼓勵涉海、涉水企業采用清潔生產方式,減少廢棄物產生與排放,推廣使用生物降解材料和可降解制品。加強垃圾分類處理能力建設,在廢棄物終端處置環節更多考慮循環利用,實現再生。加大對環保企業在綠色政策、綠色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開展碳減排核算,推廣碳足跡、碳標簽,鼓勵企業參與碳交易,助力循環經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民進市委會建議,中山還可以借鑒“藍色循環”經驗,實現全鏈條良性循環。具體而言,通過委托運營、特許經營或購買服務等市場化手段,引入專業運營平臺企業;運用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對收集到的塑料廢棄物實現全流程溯源,證明其來源,使其再生后能憑借高溢價出售;利用獲取的高利潤,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水體塑料廢棄物收集工作?!白罱K達成多方共贏局面,既解決塑料垃圾治理難題,又增加參與民眾收入,還能推動循環經濟和綠色低碳發展?!毙フf。
推動技術和管理創新,提升治理水平,也是推進美麗河湖保護建設的題中之義。民進市委會建議,中山應當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大新技術研發力度,同時積極引進和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水體垃圾清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成果,并構建海洋垃圾監測與攔截體系,借助衛星遙感、無人機、視頻監控等現代科技手段,實現對水域及岸灘的動態實時監控。此外,還應當完善垃圾運輸與處理流程,制定嚴格的水體垃圾運輸規范,在岸線、入海口、漁港周邊、內江內河顯著位置等設立垃圾分類收集點,確保從打撈到處理的全過程安全、高效且符合環保要求。建立與收集點相配套的回收處理設施,保障水體塑料垃圾等廢棄物得到有效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完善水域治理綠色體系。
【統籌】 閆瑩瑩
編輯 陳雪琴 二審曾淑花 三審 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