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山市人口大鎮、經濟重鎮,小欖鎮在加快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始終堅持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基層綜合治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抓緊抓好。有了糾紛怎么辦、解決問題哪里快、誰能提供更專業更便捷的服務……這些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小欖鎮通過深入推進“1+6+N”工作體系建設,努力交出了“高分答卷”。
“1”站服務
建強樞紐管平安護穩定
作為“1+6+N”工作體系中起總統籌作用的“1”,小欖鎮綜治中心設立于風景秀麗的小欖江濱公園內、小欖水道旁。選址此處絕非偶然,而是希望以更充分的空間、更滌蕩心靈的環境,幫助前來反映問題、解決矛盾的群眾能夠情緒舒緩、心平氣和地理性溝通。
按照市級規范標準,小欖鎮不僅對綜治中心內外環境、設施設備進行了優化升級,更將群眾信訪訴求綜合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網格和大數據事務中心等機構深度融合,完善“首辦負責”“吹哨報到”等工作機制,為群眾打造“一站式”平安法治服務窗口。
面對一些社會常見易發、群眾特別關注的矛盾問題,小欖鎮在綜治中心基礎上開拓出全新品牌項目——小欖鎮菊城“和·安”暖心驛站,驛站下設“家事暖心閣”“職工暖心坊”“道交暖心站”“物業暖心居”“醫療暖心室”“綜合暖心點”等6個調解工作室和1個速裁法庭,為婚戀家事、勞動爭議、道路交通、建筑物業、醫療爭議等糾紛類型開設“專科門診”。
“我們非常理解你的憤怒,但爭吵不能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還是依法調解、理性協商!”當看到幾名群眾在鎮綜治中心群眾接待大廳激動叫嚷著要讓企業“給說法”時,小欖鎮綜治辦主任、菊城“和·安”暖心驛站專家庫成員梁汝堅第一時間上前勸說,并將幾人引導到“職工暖心坊”,了解到市民小李在工作期間不慎受傷致殘,身心健康和家庭經濟都受到了很大打擊,便向鎮綜治中心求助。梁汝堅運用豐富的調解經驗,既向其講明政策法規,引導勞資雙方就補償問題理性溝通、依法辦理;又耐心開展心理疏導,逐步解開小李“受傷后就是廢人”的悲觀心結;更主動鏈接有關幫扶政策,成功為其申請了一筆扶助資金,并協助其尋找合適的新工作,最終小李滿意而歸。
“一站式”服務實現矛盾問題“事心雙解”,這樣的事例在小欖鎮綜治中心比比皆是。小欖鎮邀請人大代表、法官、律師、社工等力量共同組建“專家庫”,以常駐、預約隨駐等方式,為群眾提供信訪調處、訴前和解、快審速裁、法律援助等專業服務,努力實現“一站式高效解紛,一門式暖心服務”。
2024年1-3月,菊城“和·安”暖心驛站共調解復雜案件17宗,調解成功率100%,涉及金額130余萬元。
“6”方協同
政法合力增效能解難題
“感謝盛豐社區警務室神速破案,在最短時間內最大限度挽回了我的損失!”近日,“平安廳”信箱收到群眾黃女士發來的感謝信,同天,盛豐社區警務室也收到黃女士送來的錦旗和感謝信。原來,盛豐社區警務室接到黃女士報案,稱自己停放于路邊車位的愛車被惡意刮花車漆。民警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了解情況,聯系技術部門調取現場監控、排查線索、收集證據,并迅速鎖定嫌疑人李某,將其傳喚到社區警務室接受調查。經查,李某曾因停車問題與黃女士發生爭執,故心生怨恨,故意刮花其車漆。經社區民警耐心調解和批評教育,李某向黃女士賠禮道歉并表示愿意承擔黃女士車輛的維修費用,雙方達成和解。
小欖鎮率先啟動“兩隊一室”基層警務改革,目前已實現全鎮26個村(社區)警務室建設全覆蓋。社區警務隊與村(社區)委員會、治保會合署辦公、一體運作,公安民(輔)警與村(社區)治安員、網格員、調解員聯勤聯動;以“警校共建”“警企共建”模式,組建“香山義警”隊伍5682人,聯合駐村法官、“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樓棟長”等力量,共同織好“警企商民”群防群治大網絡,大大提高了“警調對接”效能。
2023年以來,小欖公安出動警力參與矛盾化解近1.4萬人次,妥善化解家庭糾紛、鄰里糾紛、村務糾紛、勞資糾紛、經濟糾紛等超1.08萬宗。
小欖鎮充分發揮轄區內設有基層法院、檢察院的優勢,與其簽訂多元解紛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健全矛盾聯動調處、訴訪分離、監督建議等機制,發動法官、檢察官擔任“專家庫”成員,全力在“訴調對接”“檢調對接”方面真抓實干。在市司法局指導下建立《“人民調解員+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綜合網格員”基層依法治理體系工作聯動機制》,明確對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普法宣傳、參與社會治理等工作,以“四員一體”實現“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菜單式普法”。
網格力量也是基層治理重要抓手之一,小欖鎮科學劃分210個綜合網格,配備專職網格員422名,細化179項入格事項,推進省“粵平安”綜合網格系統落地,實現各級數據對接轉換、各類要素動態掌握、網格事項高效辦理,切實提升風險隱患預警預防能力,今年以來,共通過“粵平安”系統共上報違法犯罪、矛盾糾紛、安全隱患等類型事件18101件,辦結率100%。
一日,群眾黃某與鄰居就兩家門口的公共空地使用問題產生了糾紛。“你不讓我種樹,我也不讓你停車!”兩家人爭執不下、勢如水火。關鍵時刻,社區網格員通過“粵平安”平臺上報了案件,通過“網格吹哨、部門報到”,多個職能部門立即響應、聯合介入,依法清理了占地植物和雜物,并組織兩家人多次開展調解促和與警示教育,最終通過在空地栽種由社區統一管理的公共綠植的方式,成功化解了該起鄰里糾紛。
小欖鎮創新建設基礎信息平臺(即“菊城藍馬甲”系統),加強基層社區治理“人、地、事、物、組織”等治理要素的采集入庫和分析管理,形成動態更新的治理數據“賬本”,實現一個系統管人管事管風險。截至3月底,已采集更新標準地址、人口、出租屋、企業等類型基礎數據731713條。
“N”方聚力
多元共治促和諧聚民心
立足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小欖鎮與市司法局合作,聯動各商協會,成立中山市北部(涉企、涉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企業發展提供法律咨詢、司法鑒定、商事調解、合規指引等“一站式”服務,助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2023年共安排律師坐班服務48次,服務時長168小時;今年以來共開展培訓沙龍活動3場,法治巡回講座7場次,收集跟進企業法律需求12條。
在小區治理方面,小欖鎮在龍山華府、可逸豪苑、御海陽光花園等11個物業小區創建了“紅管家”工作室,工作室通過黨建引領構建起“村(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業委會”的聯合共治體系,充分激發居民黨員、熱心群眾的自治積極性,推動小區事大家管、協商辦。其中,位于東城社區的可逸豪苑“紅管家”工作室針對小區內少數民族居民眾多的特點,主動聯合專注于為少數民族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支持與糾紛調解的“石榴籽”心靈驛站,通過社區、物業、“石榴籽”志愿服務隊以及社區顧問律師,為少數民族居民提供心理健康、糾紛調解等服務。截至目前,已為小區居民聯合調解案件13宗。
“謝謝你們的幫助,讓我修復了與丈夫的關系,順利在小欖扎根。”老家在湖北的當事人與丈夫因異地務工長期分居出現婚姻危機。小欖鎮綜治中心聯合鎮婦聯及律師、社工等力量,為其提供法律咨詢、心理咨詢,并聯系愛心企業為其找到了一份離住處不遠、可以靈活就業的“媽媽崗”工作。目前,當事人與丈夫的婚姻狀況逐漸穩定,一家人在小欖鎮幸福工作生活。
針對近年居民心理健康問題頻發的特點,小欖鎮積極推動菊城“和·安”暖心驛站中的“家事暖心閣”與“粵心安”、“舒心驛站”等心理服務平臺有機整合,聯動心理咨詢師、巾幗志愿者等力量充分參與,為廣大群眾尤其是婦女兒童提供專業便捷的情緒疏導、矛盾調解、關系調適等“一站式”服務。今年以來共提供心理咨詢86人次,開展心理危機干預9人次,轉介心理疾病7人次,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70次。
編輯 汪佳? 二審 曾淑花? 三審 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