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謀篇之年,也是中山高質量發展關鍵的一年。恰逢深中通道通車元年,中山市錨定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新定位,持續深化區域合作,努力構筑發展新優勢,全力推進深中一體化及珠江口東 西兩岸融合發展。
為全面展現中山“灣區樞紐、產業高地、人才港灣”新形象,精準推介營商環境與創新成果,吸引全球客商和人才關注中山、投資中山,3月28日,中山日報社與深圳、江門等地的大灣區主流媒體攜手推出《“灣”有引力 “躍”起新質》,敬請關注。
?卷首語?
莫道春來早,更有早行人。
省、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后,中山組建了由30多支隊伍、超200名招商干部組成的招商團隊啟動“大兵團招商”,奔赴全國各地洽談對接超百家企業;各鎮街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先后舉辦多場招商推介活動,一批優質項目簽約落地;“百萬英才匯南粵”春季大型綜合招聘會上,清北博士上午簽約,下午奔赴中山看企業生產線……新春伊始,市鎮(街)同頻共振、同向發力,以起步就是沖刺的精氣神,迅速掀起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熱潮。
深中通道穿云破海、踏浪伶仃,為大灣區核心板塊的聚合構筑起了一道便捷的長廊,把中山對外聯系的紐帶延伸向了深圳、延伸向了全國、延伸向了世界。伴隨著產業融合互補、交通動脈貫通、政務服務通辦,深中一體化、同城化打開了想象,一個潛力更大、空間更廣、后勁更足的中山,帶來更引人入勝的遐想,備受各界關注。

中山區位優勢明顯。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一小時生活圈內有五大國際機場、五大國際港口。近年來,新中山客運口岸啟航,“四縱五橫”高速路網加快成型,大灣區首條跨海低空物流商業化航線實現深中首飛,南中城際11個工點動工建設……一張四通八達、內暢外聯的“海陸空鐵”立體交通網絡正在加速織密。
中山發展勢頭強勁。2024年GDP增速3.7%,排名珠三角第4,工業投資總量較2021年實現“三年翻一番”,招商引資簽約項目投資額連續兩年突破千億,高質量發展的大道越走越踏實、越走越敞亮。
中山產業基礎扎實。擁有34個工業大類,培育了智能家電、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產業結構轉型加快,成功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增至42家,省級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增至38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71家。傳統優勢產業厚積薄發,戰略性新興產業挺起脊梁,未來產業搶占賽道,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在加速構建。
中山創新動能澎湃。堅持“無創新、不中山”,R&D經費投入連續兩年增長超20%。近日,中國創新藥迎來“DeepSeek時刻”,由中山藥企康方生物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雙特異性抗體新藥依沃西,擊敗了全球最暢銷的抗癌藥,打破“中國藥企只會模仿”的偏見。

中山空間廣闊、潛力無限。千日“工改”推動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拆除整理低效工業用地累計超4.6萬畝,座座新廠房拔地而起,服務增資擴產和招商引資企業超1800家;連片打造跨鎮街現代化產業園區,為承接高端產業打下了堅實的空間基礎。
中山宜居宜業宜游。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優美,文旅資源豐富,具有投資成本低、生活品質高的比較優勢;市委、市政府堅定以“真心實意”的承諾和“真金白銀”的支持,全力打造人才重地。
乘時代之勢蓄力騰飛,作為“東道主”的中山處處洋溢著開放熱情,正以最誠摯的態度、最周到的服務,迎接四面八方的客商英才,共同書寫中山之約的盛會故事。
特刊閱讀
T1
創新中山歡迎您
T2
打好組合拳,效率“飛”起來
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推動中山高質量發展
T3
密織交通網 經濟“跑”起來
4萬平方米簕杜鵑花海
鋪就“城市最美風景線”
T4
廣發招賢令,英才“奔”過來
點燃強引擎,產業“壯”起來
T5
下足繡花功 城鄉“美”起來
一個灣區小鎮的“百千萬工程”實踐樣本
【總策劃】伍學標 李慶輝
【特刊策劃】程明盛
【采編統籌】吳森林 蘇小紅 查九星 魏靜文 黃凡
【版式統籌】林琳 彭曉光
編輯 陳雪琴 二審 韋多加 三審 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