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中山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市人大代表、沙溪理工學校老師袁超對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開展職普融通試點工作,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加快補齊學校運動場、飯堂、宿舍等基礎設施短板”等感觸頗深。他表示,產教融合關乎中山產業轉型升級,基礎設施改善關乎學生健康成長。他建議市政府將產教融合成效納入對各鎮街、職業院校的考核指標;設立專項資金,確保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落地見效。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5年,要開展職普融通試點工作,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袁超從過去幾年的調研和工作中發現,中山在智能家居、光電裝備、健康醫藥等產業領域具有明顯優勢,但職業教育和產業需求的對接不夠緊密,仍存在學校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脫節、企業參與度不高、實訓資源不足等問題。
他建議,一是建立“產業需求導向”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由相關部門聯合行業協會,定期發布重點產業技能人才需求白皮書,指導職業院校優化專業設置;二是加大政策激勵,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對參與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提供學徒崗位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或專項補貼,并納入“中山市優質企業”評選指標;三是打造區域性產教融合示范平臺,依托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等產業集聚區,建設共享型實訓中心,實現院校、企業、科研機構資源互通。
報告中同時提到,要“加快補齊學校運動場、飯堂、宿舍等基礎設施短板,加強校舍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袁超認為,這一問題在部分老城區學校和鄉鎮學校尤為突出,比如部分中小學運動場地不足,學生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受限; 部分學校食堂容量不足,學生就餐排隊時間長;寄宿制學校宿舍老舊,存在安全隱患等。
他建議,制定“一校一策”改造計劃,優先改造使用年限超過20年的校舍,并納入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鼓勵通過PPP模式或企業捐資助學等方式,加快運動場、食堂等設施的改擴建;強化督導驗收機制,對建設項目實施“清單化”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避免重復建設或資源浪費。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中山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報告中提到,“新增技能人才不少于7萬人,每年培育不少于1000名工匠”。
今年的兩會上,袁超還帶來了《關于加快建設中山市職業本科院校及推動中職學校中高本銜接教育的建議》,希望政府部門推動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升格為職業本科院校,構建起中職—高職—職業本科銜接貫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為中職學生提供更多升學機會,培養出更多適合社會需求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編輯 陳雪琴? ?二審 曾淑花? ?三審 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