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中山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市會議中心開幕。市政協委員、中山市企業首席質量官協會會長、中山市工程師學會理事長、廣東卓梅尼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莫禮帶來了《關于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的建議》。該建議聚焦企業科技創新,致力于推動中山市構建完善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為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是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的主要載體。莫禮認為,隨著深中通道通車,深中“一體化”加速,當前中山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了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局,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企業科技實現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
莫禮建議,中山市應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建設。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中山市的科技創新能力,還能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增強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過去一年來,中山持續完善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2024年預計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近3000家,再創歷史新高;已累計培育國家級“小巨人”企業42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71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883家。另外,2024年中山R&D經費投入再創歷史新高,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首破3.3%,近年來首次晉級全省第五,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這些數據說明中山在培育高精尖企業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績。可以說,中山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呈現出數量眾多,創新能力強,政策支持到位,產業集群優勢明顯,但經濟增長面臨挑戰等特點。”莫禮說道。
作為市政協委員和科技企業創業者,莫禮從以下五個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一是加強政策引導與支持。制定細化政策,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不同梯度,分別給予創業扶持資金、稅收優惠、研發補貼、融資支持、資源支持等,構建從基礎層(科技型中小企業)到成長層(高新技術企業)再到引領層(科技領軍企業)的全鏈條梯度培育體系;建立健全科技創新評價機制,定期評估企業創新能力與發展潛力,提供量身定制服務。
二是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攜手開展研發創新,梳理企業內部創新平臺與鏈條;構建開放共享創新平臺,提供一站式服務,引進國內外優秀科技服務機構;完善園區創新載體建設,利用“工改”空間,完善各類創新平臺,如建立“專精特新專業園區”。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設立科技創新投資基金,以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吸引社會資本支持不同梯度企業;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創業貸款等,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多元化融資,為科技領軍企業提供上市輔導等資本市場服務。
四是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合作,通過獎學金、實習實訓基地等吸引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實施多項人才培養計劃;加大高端科技人才引進力度,制定靈活政策,提供優厚待遇與發展空間。
五是利用深中通道優勢加強區域合作。借助深中通道交通便利,加強與深圳等周邊城市科技合作交流,推動企業對接開展研發創新;利用通道帶來的資源和市場機遇,引導企業拓展周邊城市市場,通過舉辦展會、交流會促進兩地企業交流合作。
編輯 譚華健 二審 周振捷? 三審 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