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市政協委員、市博愛醫院醫生熊怡,在中山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提交《關于加強醫育結合,積極探索托育服務新模式的建議》。她針對當前中山市托育服務發展中的短板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旨在推動托育服務與醫療資源深度融合,緩解家庭育兒壓力,助力優化生育環境。

“目前中山僅4家托幼機構與醫療機構簽約合作,初步形成‘照護-保健-醫療’模式,但覆蓋面有限。”熊怡指出,當前,中山市尚未成立一家托育綜合服務中心,不能為醫育結合托育服務機構高質量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很多家庭對醫育結合托育模式了解甚少,調查顯示,超三成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有送托需求,但中山市實際入托率僅為9.3%,與OECD(經合組織)成員國35 - 50%的入托率差距較大,托位缺口明顯。此外,醫育結合所需復合型人才匱乏,大部分托育機構工作人員缺乏專業醫學知識,醫育資源整合欠缺,難以為大多數嬰幼兒提供專業醫療服務。
對此,熊怡委員建議,政府應發揮支持引導作用,調動社會力量,整合優質托幼中心、婦幼保健機構等資源,成立中山市托育綜合服務中心。該中心要積極開展示范創建活動,帶動托育行業發展。同時,全面加強托育機構監管,定期開展檢查,督促落實主體責任。充分發揮托育綜合服務中心作用,探索托育標準化、課程化,逐步打造覆蓋全市的“醫育結合”托育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項目立項、建設、運營等機制,為托育服務健康發展提供綜合保障。
依托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建立健全托育從業人員在職醫育培訓制度。定期組織專業培訓、繼續教育、技能考核等活動,鼓勵從業人員不斷學習和提升自身素質。培訓內容應涵蓋托育政策法規、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醫療保健知識與技能、安全管理與應急處置等方面,推動托育隊伍專業化發展。
在宣傳方面,多渠道拓展,擴大信息覆蓋面。整合新媒體平臺資源,創建醫育知識科普賬號,定期發布短視頻、圖文等形式多樣的內容;加強與傳統媒體合作,與電視臺、廣播電臺推出醫育專題節目或公益廣告。利用平臺算法推薦機制,提高醫育信息的精準推送,吸引年輕家長群體關注,提高醫育宣傳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提升群眾醫育托育知識,提高入托率,解決育兒后顧之憂,進一步優化生育環境。
“推動‘醫育結合’不僅有助于解決托育服務供需矛盾,更能通過專業照護與醫療資源的無縫銜接,為嬰幼兒健康成長護航,為提升生育率提供有力支撐。”熊怡表示,希望在相關部門支持下,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充分整合公立醫院與托育機構的技術優勢,構建嬰幼兒“醫育結合”托育體系,提供科學照護、早期教育、兒童保健、健康通道等特色托育服務。同時促進托育服務與嬰幼兒養育風險篩查、發育評估、健康照護等融合發展,為嬰幼兒提供優質的照護服務。
編輯 譚華健? 二審 周振捷? ?三審 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