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區沉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正是城市的根基和生命力所在。”今年中山兩會期間,九三學社中山市委會帶來了《關于規劃建設香山古城步道的建議》的提案,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市委會副主委李興國作為代表介紹了建議思路。他表示,規劃建設“香山古城步道”,將散落在城市角落的歷史古跡“串珠成鏈”,讓游客以城市漫步的形式感知香山古城的歷史文化沉淀,感受文化興城的魅力。

香山古城主要位于石岐街道,濃縮了中山八百多年的建城史,是香山近代商業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山人民的集體記憶所在。據統計,石岐街道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7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24處、歷史建筑67處。這些歷史古跡,代表了中山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城市風貌,承載了香山古城的文化沉淀和歷史傳承,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九三學社中山市委會在前期調研中發現,目前中山存在缺乏重磅地標與合理的歷史游玩線路、歷史古跡零散且缺乏路線指引、部分歷史古跡長期閑置未得到有效活化利用、包裝和宣傳力度不足、旅游配套設施開發滯后等問題。
該如何以有限的資源投入激發老城區新活力,進一步提升香山古城的文化魅力、品位與價值,打造中山文旅新亮點?李興國提出了以下具體建議——
一是科學規劃路線。遴選位置相近且有代表性的歷史古跡作為步道的節點,其中較熱門的歷史古跡選為步道的核心節點。從游客體驗出發,規劃多條不同走向、不同長度的路線,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是重點做好線路標識。沿城市道路鋪設美觀清晰、具備宣傳效果的標識和指引,讓游客可以不看地圖、導航也能準確到訪各個節點,實現導覽可視、游玩可尋。
三是完善節點設施。保護并活化利用閑置歷史古跡,如開辟為博物館、圖書館,為大眾提供展覽、閱讀、文化沙龍等多元文化服務。更新歷史古跡解說牌、文保碑,向游客傳達更詳細的信息。同時,增設旅游配套措施,如停車場、餐館、紀念品商店、洗手間等。
四是加強品牌包裝宣傳。制定統一的品牌形象和包裝,如步道的標識、標語、視覺圖形等,構建“香山古城步道”的品牌形象,提升辨識度和吸引力。借助主流媒體、自媒體的力量進行廣泛宣傳,增加曝光度。定期組織文化活動、主題游覽活動,吸引各類游客,形成“打卡”熱點。同時,結合我市其他文化旅游資源,將香山古城步道融入整體文旅營銷體系中,通過文化節慶、歷史主題活動、文創商品等形式,打造香山古城的文化標簽。
編輯 譚華健? 二審 周振捷? 三審 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