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政協第十三屆中山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市政協主席莊樹俊向大會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中山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2024年,市政協常委會充分發揮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廣泛凝聚共識,深入建言資政,累計報送履職成果36件,黨政主要領導作出27次批示,143件立案提案全部辦復,為全市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凝心鑄魂強根基
彰顯政治屬性
市政協始終堅持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引領委員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按部署掛點服務重點企業、牽頭開展政村企村結對幫扶、督導各類重點工程。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創新學習機制。持續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創建“一支部一品牌”,不斷增強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精準建言促發展
凸顯履職成效
市政協緊扣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民生改善等重點工作精準發力,切實做到黨委政府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履職就跟進到哪里。
聚焦“百千萬工程”靶向施策。圍繞舊城改造召開市長協商座談會,推動委員建議轉化為城市更新舉措。聚焦推進“百千萬工程”、水污染治理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周活動。聚焦鎮街財政預算執行管理、臨深片區農文旅融合發展等積極建言獻策。
聚焦新質生產力蓄勢聚能。通過議政性常委會協商,助力我市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助力市政府出臺低空經濟、生物醫藥等專項政策。圍繞氫能產業、銀發經濟等建言資政,助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完成“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專項履職三年行動,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聚焦民生痛點紓困解憂。緊盯民生實事,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困難群體幫扶等民主監督。圍繞康養產業發展、醫療資源優化等調研協商。聚焦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綜合交通樞紐站場建設提升等調研視察。扎實做好民生提案辦理工作。
聚焦社會治理精治善治。推動成立“政協委員專門教育幫扶工作室”,推動我市青春期教育體系建設,建立與市陽光學校結對幫扶工作機制。聚焦打造我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升級版、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有效覆蓋等協商建言。圍繞《中山市排水管理條例》《中山市愛國衛生工作辦法》開展立法協商。
凝聚共識聚合力
厚植桑梓情懷
市政協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重要法寶作用,推動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實現政治團結、思想共進、行動同步,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
深化與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協作,落實市政協黨組成員聯系黨派團體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各民主黨派、工商聯負責人座談會。支持政協各專委會與民主黨派開展聯合調研,通過協同履職、提案辦理、大會發言等方式提升黨派履職效能。落實中共黨員聯系黨外委員制度,不斷提高多黨合作制度效能。
密切與港澳臺代表人士、海外僑胞聯系,完善華僑華人代表列席市政協全體會議工作機制,做強港澳臺僑青少年“走進人民政協”活動品牌,舉辦留學人員“歸國第一課”活動。加強港澳委員發揮“雙重積極作用”常態化履職平臺建設,開展“港澳委員灣區行”考察交流活動。建立臺聯界別政協委員工作站。加強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聯誼,開展企業走訪、惠企政策宣講,推動成立中山市商業協會。
發揮政協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作用,編印紀實性報告文學作品《上海四大百貨與中國近代化》《孫文路前世今生》。發揮政協文史資料館、政協書畫院陣地作用,支持委員創作高質量文藝精品。助推古鶴村打造“古玩+藝術+沉香”文旅項目。挖掘講好僑鄉故事,舉辦“山情水意——林再圓山水畫展”。深化港澳臺僑交流交往和公共外交,舉辦香港、澳門新春團拜會,赴南美多國開展友好交流活動,參加中山同鄉懇親大會、秘魯中山會館成立100周年紀念活動,厚植桑梓情懷。
強基固本提質效
堅守履職初心
市政協持續深化專門協商機構建設,積極健全政協工作制度機制,因地制宜搭建常態化長效化履職平臺,把人民政協建設成為委員之家、民主之家、團結之家。
深化履職機制建設。力促政協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立市政協辦公室與各專(工)委會一體協同工作機制。健全提案辦理協商機制。完善政情通報工作機制。加強社情民意信息機制建設。通過《資政之聲》、“委員e線通”等,提升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質效。
深化履職平臺建設。力促“兩個薄弱”向“兩個加強”轉變。推動市委辦、市府辦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鎮街政協工作室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建設標準、組織領導、經費保障,并將鎮街政協工作納入全市綜合考核,全市23個鎮街工作室按照“六有”標準掛牌成立。在古鎮、大涌、坦洲、臺聯、中山職業技術學院設立政協委員工作站,打通政協委員在基層收集民情、宣傳政策、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深化履職隊伍建設。力促廣大委員在政協舞臺上“唱主角”“挑大梁”。舉辦各類履職培訓20余場次、“書香政協 感悟初心”活動12場次,組織委員參加各類民主評議150余人次。組織開展“綠美我中山 委員在行動”志愿植樹活動。發動企業界委員為我市對口幫扶的六盤水市捐贈88萬元的照明器材。組織機關黨員干部常態化參與“入鎮下村”提質行動和“雙聯雙助”“黨建引領‘百千萬工程’百日攻堅”等社區志愿服務,深化模范機關創建工作。
守正創新強機制
釋放改革動能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報告強調,市政協將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恪守“十個堅持”,致力改革創新,積極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市域樣板,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山實踐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組織優勢,以黨的創新理論不斷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廣泛引領政協各參加單位、政協委員和界別群眾實現政治上團結合作、思想上共同進步、行動上步調一致。完善學習制度體系,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常態化開展委員讀書、理論學習和政治培訓,做強學習品牌。
充分發揮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優勢,以機制創新畫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山實踐最大同心圓。建立健全黨派團體在市政協發揮作用的制度機制,完善同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等的溝通聯絡機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促進民族團結。完善港澳委員發揮“雙重積極作用”履職機制,深化中山與港澳融合發展。發揮孫中山故鄉和重點僑鄉資源優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中國人民民主故事和中山故事,服務對外開放大局。
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優勢,以履職創新推動政協工作高質量發展。聚焦“百千萬工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經濟工作、社會治理等重點任務,緊扣科技創新、村鎮經濟、民生實事等開展調研協商。加強社情民意聯系群眾機制建設。創新專委會作用發揮機制,探索跨領域履職模式。加強“兩支隊伍”建設,建強鎮街工作室和委員工作站,延伸基層履職觸角。引導委員錘煉政治品格,建設高素質委員隊伍。加強政治機關、模范機關建設,提高服務能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政協機關干部隊伍,彰顯專門協商機構特色水平。
編輯 陳家浩? 二審 周振捷? 三審 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