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委員通道”上,市政協委員、廣東振業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陳寧寧就中山市典型村可持續發展問題展開發言。他建議,中山應當扶持典型村的研學項目,快速提升研學項目的文化水平、科技水平和運營水平。

典型村是指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被選定為示范村的村莊,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陳寧寧表示,過去幾年時間,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鄉村振興,對典型村的建設和改造進行了持續投入,涌現出曹邊、雍陌、里溪等10多個“網紅村”。為盤活現有資源,大多數典型村都積極探索,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旅項目。
▲來源:中山廣播電視臺
但陳寧寧先后到多個典型村調研后發現,當前中山鄉村的文旅項目主要聚集于藝術創作、紅色研學、農耕文化研學、田園風光研學、民宿,研學項目同質化嚴重、吸引力不夠、運營水平低。這些文旅項目的運營,普遍呈現出“叫好不叫座”、“旺丁不旺財”的情況,大多數典型村文旅項目當前的運營收入,還不能完全達到收支平衡,可持續性令人擔憂。
在陳寧寧看來,研學項目是一個有較穩定客戶群的項目,特別是全市中小學生一年兩次的外出研學活動,可以為典型村的可持續發展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他建議,市農業農村部門、市文廣旅部門、市教育部門協同推進,對典型村的研學項目在政策上加以引導,在資金、宣傳及配套上加以扶持。
具體而言,他認為教育部門可以出臺相關政策,把典型村的研學活動作為中小學生春秋游活動的首選項目。典型村的研學活動相對于“純玩團”,對中小學生更加有意義。特別是對于長期在城市環境中長大的學生來說,更需要愛國主義教育和農耕文化教育相結合的教育,這種超出課本學習內容的沉浸式體驗是非常必要的。
農業農村部門可以給予典型村研學項目進行一定資金支持,提升研學項目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可以對較優質的典型村研學項目發放一些“研學消費券”,組織相關企事業單位參加研學活動。研學項目是典型村市場化運營中比較優質的一個發展方向,每年都有較為穩定的消費群體,是一條不錯的典型村可持續發展路子。
他還認為,中山應當提升典型村研學項目的品質,引入科技含量更高的研學項目,比如智慧城市、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相關的科技研學元素,擺脫“到村里研學就是看老玩意兒”的刻板印象,同時避免同質化嚴重。同時,中山還可以有計劃地打造一批典型村的典型研學項目,并通過官方媒體,對典型村研學項目進行報道和宣傳,使之成為中山的一張新名片。
編輯 譚華健? ?二審 周振捷? ?三審 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