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將學習如何使用程序語言讓機器人完成基本指令?!?月14日上午,中山市東區水云軒小學五年級的信息課堂上,邱嘉南老師向同學們展示親手制作的機器人,它除了可以劈叉外還可以翻跟頭。在同學們一陣陣“哇哇”的贊嘆聲中,一堂生動活潑的信息課就這樣開始了。

中山市“三貓”計劃大中部教研聯盟,是中山市信息科技學科“市級教研——區域教研聯盟——區內教研共同體——校本教研”四級教研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是由11個鎮街上百名老師自發組建起來的聯盟,以編程教育和創客教育為主要研究方向。邱嘉南是聯盟核心開發團隊中的一員,“我們核心團隊目前有7名,他們來自不同學校的信息科老師,我們希望能在原有設備和資源基礎上,開發出更多開源軟硬件資源和共享課程,讓更多學校都能用創客、物聯網和人工智能設備‘上得起’人工智能課?!薄叭垺卑l起人兼管理者、東區水云軒小學主任吳錦開表示。

“小機器人最貴的物料成本就是3D打印外殼?!眳清\開說,作為“三貓”的發起人,他的初衷是希望通過老師力量,降低信息科技智能化課程的門檻,讓更多的孩子接觸到前沿科技知識?!昂芏鄬W校由于經費有限,無法購買昂貴的機器人教學套件,我們希望通過DIY、舊物利用、開源共享等方式,利用一些相對平價或者創客課程剩余的物料,制作出功能齊全的機器人,供學生們學習和實踐。后期也會通過開源共享和教研互助的方式,幫助信息科技老師進行能力提升。”吳錦開將手中的機器人套件一一拆開來展示,各種傳感器、主控板和舵機有序地安插在機器人外殼里,只需通過簡單的接線就可以組裝完成,“通過舊物利用,這樣一臺小機器人的制作成本能控制在一百元內,對于許多學校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福音?!睋私?,目前市面上的機器人套件動輒上千元,一所學校組建起人工智能實驗室所需費用在百萬元左右。而實現一堂像水云軒小學這樣的機器人課程(2人共用1個機器人),只需要千元左右。

從春晚舞臺到中山的小學機器人小課堂,機器人正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載體。這場由“人機共教”引發的教育革命,不僅重塑著學習方式,更在孩子心中播下通向未來的種子。
編輯? 曾嘉慧 二審 黃廉捷? 三審 蘇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