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跨越百年的精神對話!”“藝術創新讓歷史照進現實!”3月12日晚,中山市文化藝術中心大劇場內掌聲雷動,大型原創音樂話劇《中山先生》創作升級后的首場演出引發觀演熱潮。
這部以孫中山先生革命歷程為藍本的作品,通過沉浸式藝術呈現與歷史敘事的巧妙融合,贏得專家學者、臺商代表、青年觀眾等社會各界的交口稱贊。記者現場采訪5位觀演者,共同感受這場藝術盛宴帶來的精神洗禮與視覺震撼。
意義非凡:
時空對話中的精神傳承
中山通過音樂話劇《中山先生》的形式,重走一遍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人生軌跡,對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副院長、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羅麗來說特別有意義。在她看來,百年前香山縣能走出孫中山先生這樣的時代偉人,源于這片土地開放包容的精神基因,正是這種開眼看世界的胸懷,推動了中國百年變革之路。

“幾塊看似簡單的甲板,既象征著顛簸中的革命航船,也暗喻著中國百年來的發展軌跡。這種留白藝術恰恰給予觀眾無限的想象空間,讓我們在虛實相生中觸摸到歷史的溫度。”羅麗表示,這么一部精彩的作品,不僅要感謝楊春榮老師的加盟和指導,同時也要感謝這個在中山扎根多年的表演團隊,正是因為他們多年的積淀和努力,才有了這樣深層次的體現和細膩動人的表演。

對于中山市臺商協會會長陳世岳而言,這場演出有著更深層的文化意義。“孫中山先生一直是我們中國人心中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也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心靈樞紐。”他表示,劇中很多場景都讓他震撼,無論是陸皓東慷慨就義的悲壯,還是永豐艦事件中孫中山的困頓與堅守,這些刻畫都讓他感受到,民族復興的偉業需要每個人的擔當。
“我們理應為國家、為百姓傾盡全力。”陳世岳表示,希望每一個觀眾都能從這部作品中得到啟示,激發出自己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更希望通過這樣一個話劇的演出,讓孫中山先生的故事在中國、在世界廣為宣傳,成為中山最閃亮的一張名片。
催人奮進:
革命精神的當代回響
“過去,我只是從書本中片面地了解到孫中山先生的事跡,但這場話劇卻讓我真切明白了什么才是‘天下為公’的赤子之心。”中山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許家昌坦言,這場音樂話劇中鮮活的歷史重現令他深受觸動。

他表示,從孫中山少年時期的遠大志向、走出國門看世界的經歷,到他毅然投身革命、拯救深陷困境的祖國、為中華振興而不懈努力的成長軌跡,劇中都有細致的展現。這不僅凸顯了孫中山先生在無數風雨和生死考驗中始終如一的信仰,更彰顯了他堅韌不拔、為國家鞠躬盡瘁的愛國精神。
“作為新一代在大陸創業的臺商代表,孫中山先生的革新精神,正是激勵我們這些在大陸創業的臺商投身國家建設的動力。”許家昌表示,這部話劇不僅僅對海峽兩岸同胞具有深遠的文化精神傳遞意義,更應該被推廣到全球,讓更多的華人深入了解這段歷史。“我也會積極向身邊的朋友們推薦這部話劇。”許家昌說。
中山臺商投資企業協會理事、中山奇鑒金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繼惠對劇中孫中山先生推動鄉村革新的場景記憶猶新。“在那個時代、那個環境,推動那樣了不起的變革,需要何等的勇氣與智慧!這不僅讓我備受啟發,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作為新中山人的責任。”張繼惠表示,將在生活和學習上,學習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精神,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中山臺商投資企業協會青年委員會活動副組長張朝文則從文化惠民角度為中山點贊,“政府近年在公共文化服務上的投入有目共睹。這場演出不僅讓我們欣賞到高水平藝術,更讓年輕人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革命精神。”他特別提到劇中光影與音樂的完美配合,“這種藝術形式讓歷史變得生動可感,更容易激發我們的文化自信”。
編輯? 張英? 二審? 魏靜文? 三審? 陳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