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十五去“偷菜”
板芙鎮新聯小學 六(4)王語晗
“千里不同風,萬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貴州,這里有許多有意思的風俗。在元宵節,也就是正月十五這一天,在我們貴州,有一個獨特的慶祝方式與習俗——“偷菜”。
“偷菜”這一項習俗,雖說不上是流傳千古,但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同時,“偷菜”也大有講究。
首先,不能“偷”親戚家的菜,會把親戚家一年的好運偷走,只能“偷”一些不認識或是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家,那被偷的人家便會收獲好運。如果被罵了,也不要擔心,那也是在為你攢好運呢!
這時候就有人要說了:“偷菜偷菜,要偷什么菜呢?”那可就要看在新的一年里,你最想收獲什么了。
如果想發財,那就“偷”白菜,白菜諧音“發財”,寓意新的一年里財源滾滾;如果想生小孩,那就“偷”生菜,生菜諧音“生子”,寓意早生貴子;如果想讓自己變得聰明,那就“偷”蔥,蔥諧音“聰”,有聰明、聰慧之意,寓意在新的一年里成績提升,聰明絕頂。但,“偷菜”歸“偷菜”,可別把人家菜地給踩壞了。
“偷”來的菜夠一家人吃一頓就可以了,如果“偷”太多了,那福氣可是會流走的!而且,煮前一定要洗凈,只有干凈的菜才能讓神仙看到,只有讓神仙看到了,才會為你發放好運。
每年的正月十五,我與小伙伴都會結伴去村頭“偷”蔥。去的時候身上干干凈凈,回來時鞋子和手上都沾滿了泥巴,手里的蔥也臟臟的,可我們心底卻樂開了花。
有興趣來貴州一起過年嗎?帶你體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指導老師: 林潔

編輯點評
好有意思,如果不是看小作者介紹,真不知道貴州還有這個風俗。尤其,后面作者與小伙伴一起去“偷”蔥,可見小朋友都還是在追求“聰明”的,竟有一絲詼諧。全文書寫流暢,是一篇優秀的家鄉文旅推介文章。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小作者講述的這些知識如果是從書本上來的,那就要注意盡量將書本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生活體驗,可以在“偷蔥”上大做文章,當然,這可能就不是推介文,而是過年趣事了。如果這些知識是從長輩和生活經驗里來,可以在里面帶一下是聽誰講的。這樣做,主要是規避有人會擔心文中使用過多資料,文章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寫得很好。
編輯 李紅 二審 陳彥 三審 查九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