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全國人大代表,也是廣東省政協委員,此前還擔任過5年的中山市政協委員……豐富的履職經驗,使得中山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在推動地方發展、建言獻策方面展現出獨特的洞察力和實踐智慧。近年來,他一直十分關心如何發揮香港優勢,為國家經濟發展貢獻力量。今年兩會期間,他同樣帶來了多項關于深化香港與內地合作的建議,助力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打通回鄉證
與居住證“信息壁壘”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不斷深化,港澳居民在內地生活和工作的比例逐漸上升。在調研過程中,林至穎了解到,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通過實習、創業等方式深入內地,尋找發展機遇。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包括政務服務、生活出行、娛樂購物等在內的多項事務都能在線完成。但林至穎發現,港澳居民在享受這些便捷服務時,卻因回鄉證與居住證的身份信息系統無法互聯互通,導致在辦理政務、享受公共服務等方面遇到諸多不便。
林至穎表示,回鄉證與居住證的推出及功能拓展,旨在為港澳居民提供便捷的政務辦理、公共服務及生活工作支持。但隨著時間推移,兩者的功能定位逐漸趨于相似,除回鄉證作為出入境證件的基礎未發生變化外,其他便利化功能并無明顯區別。
對此,林至穎認為,政府應盡快打通回鄉證與居住證的信息系統,實現兩者的數據互聯。通過整合信息平臺,港澳居民可以在內地更加順暢地辦理各類政務服務,享受包括社保、銀行賬戶、醫療等公共服務。此外,打通信息系統還將減少港澳居民辦理事務的時間成本和煩瑣手續,以進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的就業和創業。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港澳居民在內地生活的場景日益增多,如何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內地生活,享受國家發展的紅利,是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林至穎表示,打通回鄉證和居住證的信息系統,不僅能為港澳居民提供便利,更是促進大灣區更深層次融合的關鍵一步。
打造中山香港
科技創新生態鏈
雖然出生在香港,但祖籍中山大涌鎮,過去的十多年里,林至穎一直積極參與香港與中山之間的青年交流以及中山在香港的社團工作,致力于幫助更多中山青年通過香港走向國際。
他欣喜地看到,中山的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工改”之后,為產業騰挪出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最近幾年也在積極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在高端制造領域、新能源領域、科技創新領域,甚至是金融領域,都有顯著的突破和進展。
雖然今年關注的話題沒有直接提到中山,但他心中始終牽掛著中山的發展變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我對這點十分關注。”林至穎透露,多年來他一直在思考,香港與中山之間,在科技創新領域應該如何展開深度合作,提升兩地的創新能力,形成科技創新的帶動作用,從而輻射到大灣區其他城市,打造獨特的科技創新生態鏈,為兩地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報告同時提到,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林至穎認為,在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方面,香港應充分發揮其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優勢,積極搭建國際交流平臺。香港也可以與中山合作,因為孫中山文化在國際具有一定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中山本身也是一座人文底蘊深厚的城市,如何更好地借助香港的國際影響力,推動孫中山文化走向世界,將成為提升兩地軟實力和國際形象的有效途徑。
“其實中山與香港的合作一直比較緊密,中山不少企業在香港上市,香港也是中山投資的重要來源地。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以及深中通道、新客運口岸、港珠澳大橋的開通,雙方在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的交流也變得更加頻繁。”林至穎期待,中山與香港之間的合作越來越緊密,共同為大灣區的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貢獻更多力量,也為國家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編輯? 張英? 二審? 魏靜文? 三審? 查九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