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3月3日,出席全國兩會的中山代表趙桂枝、米雪梅抵達北京,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她們將與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們共商國是,積極建言獻策,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改善,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展現中山代表的擔當與智慧。在今年的兩會中,她們將重點關注哪些問題?記者近日對兩位代表進行了采訪。
“怎樣借助‘雙減’政策契機,助力學生享受幸福教育?”“當各類教培機構退出舞臺,如何化解家長們的擔憂?”“在新時代教育評價體系中,如何構建更科學的教師評價機制?”過去的三百多個日夜,全國人大代表、中山紀念中學副校長趙桂枝跨越十余省份走訪調研,在教育改革前沿陣地捕捉“雙減”新政實施以來的深刻變遷,為今年全國兩會形成高質量建議積累鮮活案例。
深耕教育領域二十多年,趙桂枝深知“雙減”絕非單純做減法,而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今年她將重點關注構建幸福教育生態的相關話題,探討如何通過課后服務平臺緩解家長焦慮,推動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同時,鼓勵借助數字化手段重塑教師評價體系,讓育人事業煥發新的生機。

借鑒中山經驗
推廣課后服務平臺經驗
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雙減”政策實施已逾三年。在持續跟蹤調研中,趙桂枝注意到兩個現象,一是當課業負擔明顯減輕后,部分家長對子女發展仍存隱憂;二是合法合規的校外培訓機構面臨著發展困境。
在走訪廣東以及外地多所學校時,有教務主任向她反映:雖然校方希望開設一些課后特色服務課程,但專業師資缺口較大。個別學校嘗試引入校外培訓機構,卻面臨資質審核繁瑣、課程報價虛高、授課質量難以保障等現實困難。
如何更加有序、高效地整合社會資源,讓課后服務更加貼近學生需求?中山的創新樣本給了她極大的靈感。近年來,中山教育部門積極搭建淘寶式課后服務平臺,通過引入優質社會資源,對接各所中小學的課后服務需求,實現了課程資源的精準匹配和高效利用,有效緩解了師資短缺問題。該平臺按課師比1∶5的比例,將課后服務教師配送至學校,學校組織面試、擇優選用,學生及家長再根據個性化的需求自主選擇課程。
“這種平臺自主開放、課目非禁即入、價目普惠透明、過程實施監管、校內基本托底、校外有序競爭、評價導向明確的‘自主淘寶’課后服務選課模式,既保障了課程質量,又鞏固了校外培訓的治理成果,更為學生及家長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有效緩解了教育焦慮。”趙桂枝透露,目前全市301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已全面開展課后服務工作,校內教師參與率達98%以上。她希望能廣泛推廣此類課后服務模式,同步建立課程質量監測系統,讓課后服務真正成為素質教育的延伸陣地。

以數字畫像為抓手
重塑教師評價體系
202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文件指出在數字化轉型時代背景下,深化改革教師評價,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探索建立教師數字畫像的必要性以及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在這一政策背景下,趙桂枝過去一年來,同樣通過多方走訪調研,深入研究了教師數字畫像在中小學的應用實踐。在她看來,教師數字畫像是數字技術與教師評價改革深度融合的新形式、新探索,能為教師評價改革提供科學依據及數據支撐,助力教師專業成長與提升,有利于探索建立智能時代教師能力標準,構建基于數據、面向過程、精準高效的教師評價新模式。
據了解,早在2020年,中山市教師發展中心教育質量監測與評價部便開始探索并構建基于學生和家長視角的教師專業形象評價。教師評價以學生和家長兩大教育利益相關者為評價主體,圍繞教師專業形象構成要素中的師表形象、職業形象、人格形象等要素,從6個維度、13個觀測點直觀地反映學生和家長視角下的教師專業形象。
趙桂枝認為,這樣的評價導向重教書更重育人,有助于引導教師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學生通過數字畫像可拉近與老師的距離,有助家校聯動形成教育合力;教師可以從評價結果中獲得有效信息,了解自身優勢和不足,調整優化教學觀念和思路;學校管理層能通過教師數字畫像獲得更全面信息,在教師資源管理、配置和考核方面做出更合理、更全面的決策。
“今年以來,人工智能成為社會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賦能教育,推動教師數字畫像的深度應用,或將成為未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趙桂枝期待,中山在相關領域的實踐成果,能為全國教師評價改革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

履職感受
堅定信念 持續為教育事業發聲
躬耕教壇二十余載,趙桂枝的教育教學隨筆早已超過數十萬字,字里行間,浸透著她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執著。自2023年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以來,趙桂枝一直十分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問題。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中,她提出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建議。
讓她感到欣慰的是,這一建議得到了回應。今年2月,《廣東省教育廳關于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兩小時的通知》正式發布。《通知》對開足開齊上好體育課、配齊配強體育教師、改善學校體育辦學條件等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按照《通知》,從2025年春季學期開始,全省各中小學校普遍開展“校園陽光體育活動”,全面落實每天校園體育2小時,推進落實中小學校每天1節體育課(含體育活動課)。
“我在去年的建議中,也提到了運動2小時的概念,這說明我們的建議得到了重視和落實!”趙桂枝感慨道,教育政策的逐步落地,讓她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為一名人大代表的責任與使命,也更加堅定了她繼續為教育事業發聲的信念。
回顧這幾年的履職經歷,趙桂枝的許多建議都是圍繞“幸福教育”這一理念展開的。那究竟什么是“幸福教育”呢?在她看來,幸福教育是讓學生快樂地學習,保持身心健康;幸福教育是讓教師更加純粹地投身教育事業,在成就學生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幸福教育是讓家長減輕焦慮,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支持孩子成長。
趙桂枝表示,當教育回歸本質,幸福教育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未來,她將繼續履行人大代表職責,推動更多教育改革措施落地,助力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的良好生態,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幸福教育中茁壯成長。
編輯 周振捷? 二審 韋多加? 三審 程明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