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教育變革?2月27日,記者從中山市東區中學獲悉,該校緊跟時代步伐,將AI工具融入學生德育實踐作業,開啟了一場科技與德育的深度融合之旅。這一創新舉措不僅讓學生體驗到了科技的魅力,也為學校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據了解,東區中學每個年級均有10個班,共有學生1527名。這份德育作業要求學生使用豆包、KIMI、即夢等AI工具來完成一系列任務,包括制訂學習計劃、生成作文,創作圖像、解答難題,甚至教會父母使用AI工具寫詩,促使學生在多元的作業任務中探索AI的無限可能,實現科技素養與道德品質的協同發展。
“這次的AI作業非常有趣,同學們都非常認可AI在拍照解題上的作用。”學生們對這一德育作業反響熱烈,普遍認為通過實際操作,不僅鍛煉了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還提升了技術實操能力和數字媒介素養。在AI的助力下,學生們甚至創作出未來的自己、未來城市的畫像等。
高三(2)班的宋子瓊同學興奮地分享了她利用AI工具制定英語聽說考試復習計劃的過程。她表示,Kimi根據她的學習進度和薄弱環節,為她量身打造了一份詳盡的復習計劃,特別是針對聽力和口語的練習,安排得非常合理。
盡管有的家長對AI工具的依賴性表示擔憂,但他們普遍認為,在合理引導下,AI可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幫助他們更有效地規劃學習任務。高三(6)班的勞得城媽媽表示:“我才發現AI技術如此強大,雖然一開始有些困難,但在孩子的幫助下,我逐漸掌握了基本操作。這不僅讓我對孩子的學習更有信心,也讓我對新技術有了新的認識。”高三(6)班的彭鑫南媽媽則提到:“孩子教我的過程中表現得非常有耐心,這讓我對孩子的成長感到欣慰。”她表示,AI技術不僅幫助了孩子學習,還讓她在工作中提高了效率,尤其是在文案撰寫和PPT制作方面。
該校老師對AI德育實踐作業也給予了高度認可。副校長林麗娜表示,這種科技與教育的結合模式,符合現代教育理念中對學生個性化發展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雖然推廣過程中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但這種創新的嘗試,為未來教育改革提供了寶貴經驗。
“AI技術的普及是大勢所趨,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嘗試,讓學生和家長能更好地適應這一變化。”東區中學黨總支書記謝柏芳表示,“未來,學校將繼續探索AI技術在教育中的更多應用,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編輯? 張英? 二審? 朱暉? 三審? 向才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