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發現家附近下水道井蓋破損有安全隱患,便用手機拍照反饋給社區。很快,社區工作人員到達現場設置警示標識,幾天后新井蓋就更換完成了。”2月26日,中山市小欖鎮高沙社區居民陳淑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往類似問題通常需要打電話反饋,如今通過手機拍照直接反饋,效率大大提高。
一直以來,基層社會治理是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關鍵環節,如今數字化場景的應用,已成為中山市數字化賦能鄉村治理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山奮進“百千萬工程”的生動注腳。高沙社區自2023年起啟動“數字鄉村”建設工程,以“積分銀行”和“聯防聯控”兩個智慧平臺為切入點,將數字技術植入鄉村建設、社區治理和群眾生活中。經過一年多的探索,高沙社區正以數字治理新模式,提升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治理參與度,實現“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積分兌出治理新圖景
從105國道轉入小欖鎮高沙社區,車流在寬闊的瀝青路面疾馳而過,建筑物旁的智能監測攝像頭快速對焦,將飄落的紫荊花瓣與來往的電動車,一同框進社區“智”治的風景線。
“高沙社區轄區面積約4.6平方公里,下轄11個自然村,常住人口超4萬人,社區治理難度可想而知。”高沙社區黨委副書記、居委會副主任周悅斌表示,以往社區管理主要依靠人力巡查,在社區人員配備相對有限的情況下,難以做到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2023年7月起,高沙社區啟動“數字鄉村”智慧平臺,并推出了數字鄉村積分制。周悅斌介紹,居民通過手機記錄并上傳,便能輕松參與到社區的日常管理和建設中來,既充分發揮了居民在社區事務中的關鍵作用,也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參與感和歸屬感,推進“百千萬工程”在社區走深走實。
隨手拍反饋衛生黑點2個積分、美麗庭院創建5至10個積分、主動拆除違規廣告牌20個積分……通過將具體行為量化為積分,高沙社區成功激發了居民參與治理的熱情。居民群眾發現身邊存在治安風險、安全隱患、衛生問題、文明亂象、矛盾糾紛等情況時,可以用手機“隨手拍”等方式,實時向社區報告反饋、建言獻策,獲得相應積分。活動積分不但能兌換大米、洗衣液、抽紙等生活用品,也成為參評“最美庭院”“美麗家庭”等各類評優活動的重要參考依據。
目前,高沙社區“積分銀行”注冊戶籍數約1500戶,達轄區內總戶籍數的96%;參與積分制群眾超5300人次,累計產生積分約2.65萬分,收到群眾“隨手拍”反映的問題約980條,問題解決率達99%。周悅斌表示,通過將積分制數字化,高沙社區構建起“群眾舉報—平臺流轉—社區跟進—系統反饋—積分加分”的工作閉環,不僅提升了解民憂、惠民生效能,也讓社區人居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接下來,高沙社區還計劃將積分治理模式推廣至常住人口,鼓勵其參與社區治理工作,進一步擴大積分制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數字平臺織就安全網
下午放學時段,高沙幼兒園和樺瓏學校門口熙熙攘攘,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等待家長接送。針對學校附近河流涉水事故隱患,高沙社區在兩所學校附近的河道旁劃定風險區域,社區安防系統的高清監控一旦發現有群眾進入其中,系統就會自動播放警告語音,及時提醒群眾遠離危險。
得益于“聯防聯控”平臺,高沙社區不僅能在發現異常情況時,第一時間通過外接的智能“云廣播”設備播放警示語音,提醒周邊居民注意安全;更借助與公安平臺的聯網機制,實現了信息共享和快速響應,及時處置各類突發事件,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作為全市最早一批構建“數字鄉村”智慧平臺的社區,高沙社區已成為全市鄉村“數治”賦能治理現代化的縮影。“高沙社區累計投入資金50多萬元,安裝社會治安監控點177個、監控槍264支、云廣播設備30支,覆蓋轄區重要路口路段、幼兒園、小學、文體廣場、老人活動中心等重點公共場所。”作為平臺建設方,中國電信中山分公司銷售部數網中心中山數字鄉村運營官利霍山介紹,高沙社區“聯防聯控”平臺是一套集監控、感應與AI算法技術于一體的社區安防系統,以安裝高清監控和“云廣播”設備、建立數字化管理平臺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河涌安全提醒、垃圾分類提醒、校門佩戴安全頭盔提醒、重點出入口車輛識別等功能。
同時,社區工作人員日常也能利用該廣播系統向公園廣場、群眾活動中心、校園周邊等區域有針對性地播放交通安全、反詐防騙、氣象災害預警等宣傳音頻,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編輯 侯海影? 二審 魏靜文? 三審 岳才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