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下午,一場特殊的調研活動在橫欄鎮裕祥工業園和東區街道白石涌展開——百余名離退休干部在市委老干部局組織下,深入了解“工改”、治水工作成效,感受全市上下共同奮斗的累累碩果。
活動為期三天,期間,400余名離退休干部將分四條線路,深入東區、小欖、橫欄、黃圃等全市代表性的“工改”、治水項目,以實地考察、座談交流等方式,為打贏打好“工改”、治水攻堅戰加油鼓勁,建言獻策。

城市換新顏
見證“工改”、治水蝶變
干凈整潔的園區里,智能化生產線正忙碌而有序地運作……活動當天,調研組首站就來到了橫欄鎮裕祥工業園。在這里,離退休干部們通過視頻講解、展板展示以及工作人員的分享,詳細了解項目改造歷程。
據悉,這個曾因“小散亂污”飽受詬病的工業區,通過“工改”實現華麗轉身:用地容積率從1.22提升至3.0以上,成功引進9個招商引資項目,成為中山村級工業園改造的標桿樣本。
看到成效,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姚曉波激動不已,他說:“改造前后的對比堪稱翻天覆地。曾經有企業家詢問我要來中山投資的話能否提供千畝土地,如今我可以自信地說,只要項目優質,土地保障不是問題。”
市委組織部原調研員、市人社局原局長薛飛英也對裕祥工業園的成功經驗表示贊賞。他表示,在裕祥工業園項目前期工作中,多次開展村居政策宣講會、入戶走訪,使“工改”干部切實用“兩腳泥”跑出了“真信任”,提高了村民對“工改”的知曉度、支持度、配合度,這是該項目成功的關鍵。
此外,調研組還前往東區街道白石涌,深入了解污水管網建設、污水收集處理、重點整治項目工程進展等情況,實地察看治理成效。

銀發智囊團 獻策高質量發展
“作為離退休干部,看到這些成果,我們打心底里感到高興和自豪。”市委黨校原調研員鐘曉燕表示,雖然已經離開工作崗位很多年,但回過頭來看中山市的發展,尤其是通過“工改”、治水這兩大重點項目,她認為特別有意義,也為當前依舊奮戰在“工改”、治水一線的年輕后輩們表示感激與驕傲。
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郭昉凌也表示,作為中山市民,每周她都會路過白石涌,親眼見證了它從黑臭到重煥新生的過程。“這個過程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的決心和魄力,也展現了全市干部群眾團結一心、攻堅克難的精神風貌。治水真的是一項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結束后,離退休干部們還結合自身豐富經驗,積極為中山未來發展建言獻策。在“工改”方面,他們建議進一步加強產業規劃,立足中山現有的產業基礎和優勢,精準定位主導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形成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同時,要注重完善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園區周邊交通、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供給,為企業發展和人才扎根創造良好環境。
在治水工作上,他們提議持續鞏固治水成果,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加強對河涌水質的監測和保護。此外,要深入挖掘中山獨特的水文化內涵,結合嶺南水鄉特色,打造更多親水景觀和休閑空間,讓市民共享治水帶來的生態紅利。
對于中山未來的發展,他們也充滿信心,他們表示,將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支持中山的各項工作,發揮自身的經驗和智慧,為中山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編輯 王欣琳? 二審 朱暉? 三審 岳才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