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開發區重點企業——臺光電子材料有限公司投資32億元建設“超級工廠”,翠亨新區重點企業——中山江波龍電子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陸續投入使用,阜沙鎮重點企業——精威智能二期項目預計今年七月投產、沙溪鎮服裝龍頭企業——巨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二期項目即將動工……連日來,中山+記者兵分多路,先后走訪中山近10家重點科技企業,發現這些科技企業在中山“工改”政策的助推下,或新建廠房謀發展,或增資擴產創新突破。3年來,中山拆除整理低效工業用地累計近5萬畝,為產業發展騰出寶貴空間。這些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有信心加快發展,堅定扎根中山做大做強。

安裝設備不停產
科技創新不停步
“目前,我們新廠房的設備安裝接近一半,預計下半年就可以全部投入生產了。此前半年,公司一直在一邊安裝設備,一邊生產產品。”接通記者電話時,廣東安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慶旺說,新項目之所以快速落地見效,得益于阜沙鎮良好的營商環境,尤其是全程“保姆式”辦證服務。“作為企業,我們理應加速發展回報阜沙。”
2021年底,安可科技二期工程(增資擴產項目)“冠柔新材研發制造基地”開建。該項目占地超過10畝,主要研發和制造新型薄膜材料。項目落地前,阜沙鎮跟進項目的代表積極溝通市有關部門、項目方、設計單位、審圖單位等,全力縮短報建各個環節辦理時限,從拿地到取得《不動產權證書》《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直至開工奠基,僅用了40分鐘。
2月20日,記者在冠柔新材研發制造基地看到,從6樓乘大貨梯逐層參觀到1樓,大多樓層安置有先進的制造設備,正在快速生產。制造基地投產后,安可科技的產能將翻倍。為確保訂單,張慶旺已經飛往北京,參加2月21日舉辦的北京雅森汽車用品展覽會,并在B2館花重金打造了安科集團的展廳。“國家對民營企業非常重視和支持,作為企業家,就要加倍努力,在科技創新和產品質量上提升水平,在研發和銷售端下足功夫,才能獲得更大更快的發展!”張慶旺說。

在中山江波龍科技園內,記者看到二期項目也已完成竣工驗收,并陸續投入使用。江波龍電子有限公司投資及公共事務總經理姚家帥表示,該企業轉型為半導體存儲品牌企業后,通過技術、制造、品牌體現價值,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創新服務。
中山江波龍科技園二期項目于2021年啟動建設,建設面積約為11萬平方米,園區主要由研發大樓、嵌入式存儲測試中心、數據中心存儲專線、智能物流倉儲等幾大功能區域組成。根據規劃,研發大樓、嵌入式存儲測試中心專注于商規級、工規級、車規級存儲器的測試生產線,擴大高端存儲測試產能。

“二期項目將配合江波龍自研測試設備和測試軟件,專線落成后將擴大企業級存儲數倍產能,生產交付能力持續攀升。”姚家帥透露,隨著二期項目的全面投入使用,江波龍深圳總部也正式遷至鴻榮源前海金融中心,與中山存儲科技園隔海相望。“深中通道通車之后,深圳與中山兩地的產業基本實現了無縫對接,預計生產效率將進一步提升。”姚家帥說。
二期項目即將動工
數智化轉型添新動能
全自動裁床精準切割布料,機械臂靈活完成衣片抓取,AGV智能物流車沿著既定軌道有序配送物料,顏色各異的裁片正通過自動吊掛系統傳送至工人手中……記者在沙溪鎮服裝龍頭企業巨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看到,廠區早已是一派火熱的生產景象。
“今年,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了6月,預計上半年產值將增長10%以上。”望著忙碌的生產線,巨邦科技執行董事蘇永盛信心滿滿地說。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巨邦科技早在2014年就引入了國外的全自動吊掛系統,生產效率提升30%,人員需求下降10%,成為服裝行業數智化改造升級的先行者。近年來,該企業不斷根據市場情況進行技術升級和設備更新,但受場地的限制,始終未有根本性的突破。
市場端的變化倒逼著產能進一步升級。蘇永盛透露,過去企業是外貿、內銷“兩條腿”走路,但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外貿訂單的不確定性增強,倒逼企業不得不開拓新的銷售渠道。“眼下,我們正積極拓展B2C市場,為了滿足這種轉變,我們必須不斷擴大產能和提升生產流程的智能化水平,并即將啟動二期項目的建設工作,總面積超3.3萬平方米。”蘇永盛說。
除了配置智能立體倉儲系統和全流程數字孿生管理系統,滿足柔性化生產需求外,在空間設計方面,新廠房也將按照工業4.0標準進行規劃,為未來引進現代化高端設備預留空間。蘇永盛預計,項目2026年全面達產后,將實現年產服裝1300萬件,年產值突破5億元。
投資上億元實施增資擴產,進一步證明了企業對市場前景的信心。正如蘇永盛所言,這是企業借助“工改”東風,實現規模化、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站在嶄新的規劃藍圖前,蘇永盛望向忙碌的生產線:“我們要建的不僅是廠房,更是面向未來十年的智能制造平臺。”
中山翠亨新區首個供地增資擴產項目——中山國昌榮電子有限公司增資擴產項目不僅提前一年實現達產,還同步啟動二期項目建設,成為中山翠亨新區“工改”助企業就近增資擴產的典型案例。

在國昌榮電子全新的生產車間內,記者看到,高密度印刷線路板全自動生產線正在快速試產量產。像這樣的全自動生產線在國昌榮總共有15條,它的功效可達原先的3倍以上,人員節約80多人。
該企業副總經理榮安國透露,國昌榮一期項目工程由翠亨新區(南朗街道)工改專班通過整合南朗工業區低效工業空間而來,占地50畝。項目總投資超6億元,建設多層及高密度印刷電路板生產基地,打造“無人工廠”和“關燈生產車間”,曾經的低效產業空間,將向數字化智能化產業空間轉型。
記者了解到,國昌榮一期項目已于去年12月投入使用,比預期整整提前了1年。該企業又馬不停蹄啟動二期項目建設,用地面積為11759.97平方米,建設1棟4層廠房,總建筑面積32745.16平方米。“我們計劃購置自動壓合線、自動鉆孔機、顯影連蝕刻線、自動曝光機、VCP線等設備,搭建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打造數字化示范工廠。設計產能為10萬平方米/月,達產年產量為120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首層底板澆筑,預計2025年10月投產。”榮安國說。
投資建設“超級工廠”
開拓海外市場
廣東精威智能機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生產智能組合秤的科技企業,在智能定量分裝領域掌握多項關鍵核心技術。2022年,根據企業高速發展的需求,精威智能向阜沙鎮政府申請用地,計劃增資擴產建設二期項目。
在阜沙鎮的支持下,當年底,占地19.4畝,投資額約1.3億元的精威智能制造基地項目正式動工建設。依照約定,精威智能達產后預計年產值不低于2.5億元,年稅收貢獻1250萬元。

精威智能二期項目就在距離老廠房大約100米遠的地方,經過兩年多的施工建設,目前進入裝修辦公場所階段,設備安裝調試隨后即可進行。“因為辦公場所裝修和需要通風的時間較長,因此安排在了前面。按照事先規劃,新廠房將于今年7月投入生產。”精威智能董事長尹云兵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企業在加快對新廠房裝修的同時,老廠房一刻不停在運轉。2024年,企業營收同比增長了12%,今年第一季度訂單比較充足,預計營收增速將提高至20%,順利實現首季度“開門紅”。
對于新廠房投產后,產能大幅提升,會不會擔心訂單跟不上的問題,尹云兵表示壓力還是有的。“我們已經制訂計劃,加大‘出海’搶訂單的力度,確保新的生產線正常運轉。”尹云兵說。
見到中山市松偉照明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偉時,他正在古鎮鎮會展中心南側的松偉高端燈飾數字化智能化產業園(松偉燈飾總部)第九層監工,“時間非常緊,按照事先制定的計劃,我們需要在2月底把總部搬到新廠區,并確保在下月上旬產業園全面投產。”謝偉說,屆時企業將舉辦產業園正式投產儀式,已經向國內外1600多名采購商與合作伙伴發了邀請函。
記者看到,松偉高端燈飾數字化智能化產業園的自動化立體成品倉、物料倉已經調試到位,自動化產品老化檢測、產品質量檢測系統也已就位,產品數字化網絡正在測試中。生產車間的機器人將于一周內到貨,而后全面安裝調試。考慮到產能將增長三倍,該企業已經提前布局,成立海外事業部,準備招兵買馬,將編制擴大到30人,大幅度拓展海外市場。
松偉照明創立于2003年,憑借不斷改革創新,一直保持了高速發展勢頭,在全國擁有接近1200家門店,覆蓋國內97%以上縣級市。謝偉接受采訪時說,松偉照明通過多年的高速發展,生產廠房和辦公場所早已不夠用,不得不在外租借了6處場地,用作生產制造、物流倉儲,每年需要付出高昂的租金成本和管理成本,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松偉照明總部項目是市鎮兩級2023年重點增資擴產項目,也是“住改工”重點項目,規劃總建筑面積為 12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智能制造基地、研發創新中心、企業總部大樓等,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可達5.52億元。
在火炬開發區臺光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全自動生產線正吞吐著精密物料,身著無塵服的工人在智能中控系統前實時監測生產數據。“我們的訂單情況良好,目前已排到3月份。”臺光電子相關負責人指著數字看板介紹,一季度產值預計同比增長60%,2025全年產值更有望突破50%的增長。
這家扎根中山二十載的高新技術企業,始終站在電子信息材料產業前沿。作為全球高端智能手機線路板基材核心供應商,臺光電子憑借無鹵系列產品的技術優勢,連續多年穩坐細分市場頭把交椅。這樣的硬核實力,助力企業成功躋身中國高端多層覆銅板行業10強,更吸引大量上下游配套企業落戶中山,助推產業強鏈補鏈延鏈。

AI技術浪潮的到來,為這家老牌企業注入新動能。在民眾街道新落成的項目工地上,打樁機的轟鳴聲與鋼筋碰撞的脆響交織成產業升級的樂章。去年9月奠基的高性能覆銅板與粘合片項目,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占地300畝的工地上,塔吊林立,混凝土泵車舒展長臂,一期工程已完成全部基礎施工,進入主體施工階段。項目建成后,這個總投資32億元的“超級工廠”,將推動火炬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結構升級換代,更有效形成全區新質生產力的產業集聚。
中山臺光電子總經理莊欣穎透露,目前AI電子產品市場發展迅猛,新型電子產品更新日新月異,對更小、輕、薄、高性能的電子基材需求逐年增加。該企業擴建新廠將以此為契機,引進技術更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在營收和稅收方面作出更大貢獻,為中山的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跨越中,中山的區位優勢持續釋放磁場效應。“大灣區1小時供應鏈生態圈,能讓我們的產品3小時內送達珠三角任何客戶。”莊欣穎算著“區位賬”: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技術溢出、深中通道帶來的物流提速,以及中山市“拿地即動工”的政策紅利,共同構筑起企業增資擴產的底氣。隨著新質生產力在這片熱土加速集聚,一條以AI芯片為牽引的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鏈,正在珠江口西岸強勢崛起。
編輯 周振捷? 二審 韋多加? 三審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