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經濟產業
尋求共贏發展
2月18日,市委書記郭文海會見粵港澳大灣區上市公司聯合會創會會長許國偉一行,向來自大灣區各地20多家上市企業推介中山營商環境與投資機遇,就意向合作項目進行深入溝通交流,尋求共贏發展。
2月19日,市委書記郭文海到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分公司調研,并會見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國鋒一行。他表示,希望雙方在現有基礎上,深化拓展合作領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在低空經濟基礎布局、場景應用、產業發展等方面先行先試。
相關鏈接>>>
郭文海會見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國鋒: 扎實推進低空經濟領域深度合作
擁抱“人工智能”
賦能“產業創新”
Deepseek的橫空出世,掀起社會對“人工智能”的思考與應用熱潮。中山擁抱“人工智能”,將引發哪些變革?
2月18日,市委書記郭文海到火炬開發區調研并作工作部署。他強調,火炬開發區要在科技產業融合、科技創新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走在前、當標桿。集聚高端產業、科研平臺、高端人才,打造名副其實的科技創新區、高新科技集聚區。要主動學習應用deepseek(深度探索)等新技術,加快“AI+制造”發展步伐,率先推出一批“AI+制造”應用場景,以新技術武裝制造業。
2月21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人工智能產業變革與應用賦能專題報告會暨全市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發展座談會召開。記者 夏升權 攝
2月21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人工智能產業變革與應用賦能專題報告會暨全市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發展座談會召開,就進一步推動我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專題學習研討,聽取相關行業領域專家、企業家的意見建議,動員全市上下主動學習AI、擁抱AI,以新技術推動新變革,努力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作為深圳、中山兩地人工智能產業協會的“雙料”執行會長,范叢明進行了發言。記者 夏升權 攝
2月21日,中山重磅發布了《中山市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圍繞要素供給、場景應用、產業培育、生態優化四大維度推出17項舉措,正式按下人工智能賦能產業創新的加速鍵。
相關鏈接>>>
郭文海調研火炬開發區:堅定不移向新向高 為中山高質量發展挑大梁扛重任
郭文海:主動學習新技術擁抱新變革,讓人工智能更好賦能千行百業!
今起實施!中山推出17項舉措,加速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
為保障日后出行安全
“蝴蝶橋”封閉維修
因使用時間較長,且遭到雨水侵蝕、車流量大且重型車多,長江大橋出現病害。2月22日0時,中山市北外環長江大橋(又稱“蝴蝶橋”)正式封橋,進入為期30天的維修工期,將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對鋪裝層結構進行重新攤鋪。

橋梁封閉前,交警部門發布了繞行公告。市民可選擇通過東明大橋、康華橋、中山港大橋、廣澳高速東河橋等周邊過江通道繞行。橋上開通非機動車道,摩托車、電動車、行人可以依據現場交通疏導員指引通過北外環長江大橋。
此外,為方便市民在北外環長江大橋封閉期間出行,中山公交集團于2月22日開通長江大橋接駁線L08,同時臨時調整037、044路行駛路線,039路將暫停運營。
相關鏈接>>>
社會力量齊參與
助力“百千萬工程”
2025年是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迎來“三年初見成效”目標重要節點。中山吹響“百千萬工程”實干號角,越來越多社會力量參與其中。
老人們在“鐵城味道”長者飯堂品嘗開業第一餐。記者 繆曉劍 攝
2月18日,位于石岐街道民生路142號的“鐵城味道”長者飯堂正式對外啟用。該長者飯堂由愛心企業完美集團通過慈善萬人行捐建,是石岐街道深入踐行“百千萬工程”,首個引入社會力量建設起來的長者飯堂,將有效補齊基層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
青年志愿者在車站為旅客提供志愿服務。通訊員供圖
2月18日,團市委舉行“芳草行動·青年同行”2025年中山市青年學子寒假返鄉助力“百千萬工程”志愿服務實踐營結營儀式,青年學子共同總結假期的豐碩成果。近一個月里,青年志愿者們以青春才干投身志愿服務,共開展志愿服務近100場,參加服務志愿者近1000人次,累計志愿服務時長超1600小時,以實際行動響亮地回應時代的召喚,為家鄉的建設奉獻青春力量。
在茅灣涌清淤現場,清淤船只在河道里清淤。記者 余兆宇 攝
2月19日,中山市2025年春季水塘河道清淤美化集中動工活動正式拉開了序幕,從市到鎮、村,從黨政機關到國有企業,從黨員干部到村民、民兵、志愿者,全市累計近3000人參與,共同掀起了新一輪河塘清淤美化行動的高潮。2025年,全市計劃完成近300條河涌的清淤工作,清理長度超400公里,實現水塘河道清淤總量不低于300萬立方米。
由橋下空間改造而成的“環衛驛站”。見習生 張景天 記者 明劍 攝
近年來,中山不少橋下空間從被遺忘的角落變成活力空間,有的改造成健身廣場、口袋公園,有的結合當地產業改為花木種植場。為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推動橋下空間優化再利用,聯合第三方環衛作業公司升級改造了數個橋下環衛作業車輛停車場,聯合國企盤活橋下閑置空間新建了公共停車場,不斷提升城市管理軟服務。
這座以青灰色磚墻構筑的老建筑,正在中山市孫文中路重獲新生。記者 繆曉劍 攝
中山城建集團在協助石岐街道加快推進香山古城保護活化工程項目過程中,改造盤活了一座藏著市級文保同款工藝,曾被判定為危房的229平方米老屋。歷時49天的匠心打磨,石岐街道孫文中路133-137號以“修舊如舊”的姿態重現芳華。這是中山城建集團首個城市風貌建設、老舊物業改造以及市屬國企投資運營三者相結合的“三位一體”新模式項目,將城市風貌建設和老舊物業改造緊密結合。
東區街道花苑社區花園新村小區內的小公園增設了兒童游樂設施。記者 余兆宇 攝
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東區街道堅持因地制宜開展改造提升,推動城市顏值實現“大提升”。其中,花苑社區花園新村從地面、墻面、“三線”等幾大部分開展改造工程,修繕了建筑本體,改造了透水鋪裝,增加了停車位等,還上新了馬賽克公仔墻,小區面貌煥然一新。柏苑新村紫荊閣將轄區空地改造成名為“花苑·蝶舞”的鏤空大平臺,成為不少年輕人拍港風婚紗照的打卡點。今年,東區街道將推動威力村等20個小區約241棟房屋升級改造,預計下半年全面進場施工。
相關鏈接>>>
坍塌老屋藏市級文保同款工藝!中山城建“修舊如舊”助“危房”重現芳華
【欄目策劃】吳森林 黃凡 查九星
【本期整理/點評】記者 黃靖怡
編輯 張英 二審 曾淑花 三審 向才志